• 會員
  • 搜尋
  • 收藏
  • 0 購物

SHARE:

  • 會員限定

折扣

擁抱受傷的內在小孩:瞭解真實的自己,看見自己的傷痛,找回療癒自己的能力【附作者印刷簽名勵志金句扉頁】

NT$316

(折扣後)

NT$400

  • 作者
    叢非從
  • ISBN
    9789865064822
  • 上市時間
    2022-08-10
  • 內容介紹
  • 線上試讀
  • 商品規格
  • 書籍目錄
內容介紹 ·Introduction·
豆瓣圖書超高評分8.5分!
當當網100%好評!
2.5萬網友內心富足推薦!

 

當你的生活遇到各種困難時,你需要的不是解決方法,
而是讓內心變得更強大的無敵自信!
擁有十年諮詢經驗的暢銷書作家叢非從寫給內心有種種不安的你──
所謂的內心強大,就是細心對待你內心的需要,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學會安撫自己、愛惜自己,開心、自由
地面對每一天。

 

 

我已經把今天的讀書進度看完了,爸媽看見我在玩手機就破口大罵,讓我很想擺爛。

工作真的好累,想請假又怕被主管問東問西,我是不是不要請假比較好?

這段男女關係所有人都在勸分,我卻怎麼樣也放不下,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

 

每一個負面情緒背後,源自於過去曾經受到的傷害、未被滿足的需求以及沒被安撫的情緒,即使我們已經忘記這些事情了,但那些陰影仍然會留在潛意識中,不知不覺影響著我們。

作者叢非從在本書中分享他諮商十年以來的諸多真實案例,藉由安全感、自由感、價值感、意義感、親密感等五大需要,帶領我們解讀情緒想要告訴我們的事情,找出內心匱乏的真正原因,並引領我們讓成熟的內心大人安撫與照顧受傷的內在小孩,與內在小孩一起成長。

唯有滿足內心深處的需要,瞭解每個情緒背後隱藏的期待,

我們才能照亮內心深處的童年陰影,

才能解決生活中一直困擾著我們的諸多不順心,

擁有更快樂、更自由、更富足的心靈,

便能敞開心胸去尋找這個世界更多的樂趣與意義,成為更好的自己!

 

 

【讀者長大推薦】

◆   書中許多的例子對現實生活的諸多問題有了很好的解答,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面對自己的內心,從內而外改變自己,才能過更好的生活。

◆   書裡的每一句話都深深觸動著我,收穫最大的就是我學會了心疼自己。當我被他人的評論、情緒影響的時候,我能意識到並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找回自己的力量。

線上試讀 ·Trial reading·

Chapter 01 關係、需要和愛

01 關係是由需要組成的

人為什麼要跟他人建立關係

關係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無論在哪裡,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形形色色的關係中。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學會和玩得來的朋友建立友誼關係了;長大之後還會和要好的同學建立同儕關係、和老師建立良好的師友關係;走入職場和同事建立不近不遠的共事關係等。隨著我們人生經歷越來越豐富,我們會和不同的人建立不同、多樣的關係,一切看起來那麼的自然。

當關係不順遂時,我們會透過很多方式去處理關係問題,比如透過討好、指責、講道理、誘惑、交換、冷漠、暴力、逃避等方式企圖處理關係,處理不好的時候,我們會感到非常疲憊。

很多時候,處理關係並不是一件愉悅的事,我們總是忙著處理關係中的種種問題,但很少去思考一個基本問題—人為什麼要與他人建立關係呢?為什麼一定要跟某個人建立關係呢?

因為人的內心有需要,而關係就是滿足我們需要的重要存在。

一個人要在這個社會上活下來並盡可能地活得好一點,他需要太多條件了。外在,人需要有食物、空氣、金錢、社會資源、名譽、地位、汽車、住房、美景等;內在,人需要被愛,需要尊重、關心、認可、陪伴等。在這些需要中,有些是可以允許不被滿足的,有了則可以活得更好;有的則是必須被滿足的,有了才能活下去。

我們有三種途徑獲取自己生存的需要:

1.依靠自己的能力創造自我滿足。

2.依靠大自然的恩賜給予。

3.依靠關係從他人那裡獲得滿足。

人本身具有脆弱性和局限性,一個人的力量不足以對抗所有的問題和困難,所以人必然需要他人的支援來完善自己,需要他人的力量來為自己做一些加持,來讓自己更加完整與圓滿。人類也是因為懂得相互需要、相互協作的智慧才建立了偉大的文明,同時也構成了複雜的人際社會,形成了多樣的人情關係。

所以,關係的建立是源於我們對他人有需求。我們跟一個人建立關係,就必然會對他存有需求;沒有需求,也就不需要去建立和維繫關係了。

那我們什麼時候會渴望關係呢?

當我們內心有需要,並且自動判斷了透過關係比透過其他方式更容易實現時,我們就會產生建立關係的渴望,並會主動去尋求關係。

關係是基於需要產生的,只要有關係,就必然有需要。

你內心的需要越強烈,你對關係的渴望就越濃。

只有需要持續地存在,關係才有維持下去的動力,一個人如果不想維繫關係了,說明他對你沒有需要了,或者覺得你已經無法滿足他的需要了。這也意味著,處理關係其實就是處理需要。

 

同一種關係,每個人的需求是不同的

 

我們先來說婚姻關係。你對婚姻的需要是什麼呢?

有的人覺得一個人太孤單,需要被長期且穩定地陪伴;有的人覺得一個人的生活壓力太大,需要另外一人幫自己創建美好生活;有的人覺得自己不夠優秀,需要找個優秀的人實現內在的價值感。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需要,也就會因為自己不同的需要去選擇不同的人結婚。

再比如說,親子關係。你是為了什麼而生孩子呢?

有的人覺得不生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那麼他就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完整感而生孩子;有的人覺得正常人就是應該生孩子,那麼他就是為了滿足內心的秩序感而生孩子的;有的人是為了要傳宗接代而生孩子,那麼他就是要透過生孩子來消除自己內心的漂泊感。

人看起來是在自然而然地結婚生子,其實背後都是有著不同的推動力在作用著,因為人不會無緣無故地去做選擇。

再比如說同儕關係。我們雖然都會上學,但未必都會有同儕關係。有的人一心想著讀書,埋頭苦讀,他並不想跟同儕建立關係。但有的人需要透過同儕的幫助來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或者想透過同儕的認同來獲取價值感,想透過同儕獲得生活上的其他幫助,他就會想著跟同儕建立關係。

同一種關係,內在的需要可能完全不同。所以,世界上也沒有什麼可以通用的處理關係方式,只有深入去看看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才能更好地處理關係。

 

同一個關係裡,會有不同的需要

 

人會為了滿足自己的某個需要而跟一個人建立關係,但自己對他人的需要又不是單一的。比如說選擇工作關係,你可能需要一個錢多、事少、離家近又穩定的工作,需要一個脾氣好、寬容你、指導你、幫助你、尊重你的主管或上司,如果這些需求你都想滿足,你就很難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你會因為某些需求被滿足而選擇了這份工作,也會因為別的需求沒有被滿足而心生不滿。

比如說親子關係,你生了一個孩子,你既需要他懂事聽話,又需要他學習上進,還需要他外向開朗、做事不拖延,需要他省心、省力又需要他讓你有面子,但這麼完美的小孩很難有,於是你就會對自己的孩子有諸多不滿意。

你對一個人有多種需要,而他無法全部滿足你,你就會對他心生不滿,你們之間的矛盾就有可能因此不斷升級。

 

關係中的需要會變化

 

當你剛開始認識一個人的時候,你對他的需要並不會太多,但隨著你們的互動時間增長,你對他的需要就會產生變化。人就是這樣,一旦識別到了一個人可以滿足自己的某些需要,就會無意識地渴望他滿足自己更多。

在關係建立後,人原本的需要被滿足了,但同時別的需要又會出現;或者原有的滿足感因為某些原因在削弱,無法繼續維繫,這時候對方就又變成了一個無法滿足你需要的人了,這段關係也就無法再繼續給你想要的滋養。

比如說婚姻關係,我有一個來訪者,他曾經因為男朋友對他非常好而感動結婚。婚前無論他有什麼事,男朋友幾乎都能隨叫隨到,會事無巨細地關心他的生活,陪他處理各種瑣事與問題,讓他在被關心、被重視方面的需要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但在結婚後不久,他開始了各種各樣的嫌棄:嫌棄老公為什麼不上進,嫌棄他為什麼總愛做一夜爆富的夢,嫌棄他為什麼能這麼安於現狀。這時候,他又在老公身上寄託了過更好生活的需求,可是這個男人已經無法滿足他了,他們就會因為他的各種不滿而吵架,變得矛盾重重。

再如親子關係,有的人生了孩子之後,最初想要有一個孩子的需要被滿足了,他是很喜悅的。但隨著孩子長大,他還需要孩子聽話來滿足自己的掌控感,還需要孩子好好讀書學習來滿足自己的面子,還需要孩子乖巧不吵鬧來滿足自己想去哪裡就去哪裡的自由。這時候如果他這些新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對孩子產生不滿,也就會與孩子之間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

人的需要是動態的,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

 

矛盾是「需要」失敗的結果

 

如果對方可以完美地貼合你的需要,隨著你的需要變換出各種滿足你的能力,這當然是最讓人滿意的,但是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隨著相處時間變長,人與人之間產生矛盾也是必然的結果。

當你需要他,他卻不滿足你,你卻執著於想從他那裡得到滿足,這就是矛盾的根源。矛盾,就是在關係中自己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產生的不滿。因此,處理矛盾的本質,其實就是處理自己的需要。

這時候如果你想好受一點,你就需要學習處理自己的需要。

有的人會覺得:「明明是兩個人的矛盾,為什麼我要去處理自己的需要?」是的,兩個人的矛盾是這樣的:你跟他有矛盾,他跟你有矛盾,這是兩件事;在同一時間發生,也是兩件事。

你對他不滿,就需要去處理你的需要;他對你不滿,則他就需要去處理他的需要。他不想處理怎麼辦?你處理你的就行了。

 

02 需要不是愛,需要是愛的反面

需要是一種索取,愛是一種付出

經常有人說:「我需要他是因為我愛他。我多麼多麼在乎他,多麼離不開他,我愛他愛到無法自拔。」在很多流行歌曲裡,也經常傳唱著因為不能接受對方的離開而「心痛到無法呼吸」,我們也時常被這種「愛」和故事感動,心想如果一個人這麼需要對方,沒有對方就不能活,那他們的感情一定很深吧,他一定是非常非常愛對方吧。

但如果一個人把自己寄生在另一個人身上,這樣的愛是會讓人窒息、是非常可怕的,這是一個人自我感動的獨角戲:需要就是需要,怎麼能以愛的名義來假裝偉大呢?

需要並不是愛,需要與愛,互為相反數。

需要的意思是我希望你來滿足我,是希望你做一些事情來讓我心裡感到舒服,是你要以我為中心,是想要你服務於我;愛則是我想要滿足你,是我想做一些事情來讓你的心裡舒服,是我想要以你為中心,是我想服務於你。

需要是你要滋養我,愛是我想滋養你;需要是一種索取,愛是一種付出,兩者完全出於不同的動力──一個是「你要為我做」,一個是「我想為你做」。

有的人在難過的時候,會吶喊「我這麼在乎你,你卻……」,有的人在憤怒的時候會覺得「我都是因為在乎你,才……」。在他們的想像裡,這種在乎是自己很愛對方的表現,實際上只是出於自己的一種需要:是你很需要對方來愛你,而非你很愛對方。

你覺得很難受,是因為你需要他陪你;你覺得很生氣,是因為你需要他哄你;你覺得離不開他,這更是因為你需要他留在你身邊。

我們經常說:「我太愛你了,我不能沒有你,我沒辦法接受你離開我。」這往往是我們表達愛的方式。當我們在為這份真誠和真心感動時,同時也暴露了我們對對方的需要,需要到不能失去對方,需要到當你不如從前對我好的時候,我就會認為你不愛我了,需要到你要為我半夜去買好吃的東西來證明你的愛,需要到沒有那個人的陪伴,自己就會無比空虛。

我不否認,的確有的人也是在為對方好,但這並不妨礙他同時也在發出渴求的信號。比如,媽媽做了可口的飯菜給孩子,這是出於對孩子的愛,毋庸置疑,但是做完飯菜後又強迫不想吃飯的孩子吃,此刻就不只是出於愛孩子了。雖然媽媽會以為孩子身體好為由來強迫孩子吃飯,但這份強迫裡也包含了「孩子要聽我的話」的需要。

媽媽建議孩子去讀書、去寫作業,這確實是為了孩子成績著想,是媽媽在對孩子表達關心、表達愛,但不允許孩子拒絕學習、拒絕寫作業的時候,或許就是媽媽在滿足自己對掌控感的需要了。

愛是「我在為你好」,需要則是「你必須接受我的好」。

愛同樣也不是放縱,不是無止境地順從對方,更不是沒有原則地討好對方;愛的教育是溫柔而堅定的,好的習慣是要去培養的,有的規則是要去遵守的。愛是在向對方傳遞一種善意,而需要則是在向對方傳遞一種敵意、一種控制,這種感覺彷彿在說:「你必須認同我,如果你不認同我的看法和教育方式,我就會生氣。你必須配合我,你不配合我,就會激發我的挫敗感,我就會受傷,而你不能讓我受傷。」

所以,如果你覺得你很愛對方,但是對方不領情,那麼你就可以去思考一下,你可能不是愛他,你只是很需要他。

人有需要是無比正常且非常自然的事,也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需要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需要,卻非要以愛之名來喬裝。

 

關係的穩定,來自愛與需要的平衡

 

在一段關係中,我們必然有需要,同時也必然有愛,不用覺得自己會「愛無能」,我們必然會愛某一個人。

人不是每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二十四小時都在需要別人的,有的時候我們自身狀態比較好,就會想去滿足別人的需要,這個就是愛,而每個人都有愛他人的能力。

一段關係中,愛與需要是同時存在也是在時刻變化的,只要愛與需要能夠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就是一段可以繼續且好的關係。換句話說,好的關係就是—我擅長的地方我來滿足你,你擅長的地方你來滿足我;我狀態好的時候來滿足你,你狀態好的時候來滿足我;有時候我累了,你就來照顧我;有時候你失落了,我就來安慰你。

比較常聽到的話就是「我負責賺錢養家,你負責貌美如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我滿足你的安全感,你滿足我的價值感,而長期關係的本質,就是相互需要、相互支援、相互滿足。

在很多夫妻關係中,失意的丈夫遭遇事業上的失敗,暫時在家等待機遇,溫柔的妻子並不介意自己賺錢養家也不指責丈夫的失敗,不會催促他早日振作起來,而是給予充分的支持與鼓勵,那麼丈夫就能得到更有效的休息與調整,更有利於他的整裝待發。

時常聯繫的朋友總是會你幫我、我幫你,失戀的時候找閨密痛哭,孤獨的時候找兄弟喝酒。我們其實一直都生活在友愛中,只要我們發出需求,一般都能得到相應的回應,當我們接收到他人的需要時,我們也會根據自己當下的能力與狀態給出相應的付出,關係就是在這樣一來一回中形成並穩固。

生意合作關係通常是利益上相互需要的平衡,良好的婚戀、密友與親子關係通常是情感上相互需要的平衡,當然也有的是利益和情感相互需要的平衡。

我有一個來訪者曾經談到過,他的上司對他很好,所以他很賣命地工作,他跟他上司的關係中,他需要的是一種情感的滿足,上司需要的是利益上的滿足,而他們配合得很好,兩人的關係也就達到了和諧。一些情感陪護、聲優等職業的存在,也是一方需要情感,一方需要利益,從而達到了平衡狀態。

不管你們彼此之間需要的是什麼,總之,愛與需要二者的平衡就可以構成關係的持續,而好的關係其實就是相互依賴。從這個角度來看,關係的意義就是結盟—我的所長,補上你的所短,我的所長加上你的所長,就是一個一加一大於二的過程,我們透過彼此,都變得更強大了。

商品規格 ·Specification·

14.8*21*1.55cm

25 開

書籍目錄 ·Book Catalogue·
Chapter 01 關係、需要和愛 
01 關係是由需要組成的
02 需要不是愛,需要是愛的反面
03 面對關係本質,從需要的層面去解決關係問題

Chapter 02 安全感
01 安全感是什麼
02 內心常見的害怕
03 缺乏安全感的本質
04 健康的安全感
05 如何獲得安全感
06 原生家庭及育兒中的安全感

Chapter 03 自由感
01 輕鬆來自內心的自由
02 常見的不自由表現
03 不自由的本質
04 自由是安全感被滿足後的結果
05 健康的自由感
06 獲得內心自由的方法
07 原生家庭及育兒中的自由感

Chapter 04 價值感
01 價值感是什麼
02 常見的幾種價值感缺失
03 價值感缺失的本質
04 抱怨的好處
05 健康的價值感
06 找到價值感的幾種方式
07 原生家庭及育兒中的價值感

Chapter 05 意義感
01 人生的意義
02 意義感是怎麼失去的
03 找到意義感的方法
04 原生家庭及育兒中的意義感

Chapter 06 親密感
01 親密代表了匱乏被滿足的可能性
02 一個人是怎麼拒絕被愛的
03 解決親密之苦的方法
04 渴望感情,是因為渴望被二次養育

Chapter 07
 養育你自己

01 自我強大的三個表現
02 幾個匱乏的關係
03 如何養育內心的小孩(案例示範)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