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
  • 搜尋
  • 收藏
  • 0 購物

SHARE:

  • 會員限定

折扣

疑案裡的中國史:民間流傳千古疑雲

NT$284

(折扣後)

NT$360

  • 作者
    艾公子
  • ISBN
    9789865064846
  • 上市時間
    2022-09-14
  • 內容介紹
  • 線上試讀
  • 商品規格
  • 書籍目錄
內容介紹 ·Introduction·

★當當圖書歷史暢銷榜TOP100、近萬則評價、99.9%好評★

500萬粉絲 × 5億點閱量歷史自媒體「最愛歷史」、銷量破10萬冊暢銷著作《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中國史》作者重磅新書★

 

歷史原比小說與戲劇更精采──
穿梭古代官家與民間現場,揭開20個流傳千古的謎團。
融合史學、考古學、醫學、科學等多重視角,
大膽推測、小心求證,步步接近歷史的另一種可能!

 

│帝國驚天大案│

朱元璋為何要殺兩個無辜狀元?宮女們為何要刺殺嘉靖皇帝?滿朝官員如何背著乾隆大肆舞弊?兩江總督在大庭廣眾下遇刺身亡?

 

│女名人疑案│

賈南風如何一步步掌握天下?楊貴妃之死是誰造成的?孝莊太后是清朝盛世的推手?慈禧太后是怎麼憑實力上位的?

 

│顛覆歷史懸案│

秦始皇真的只坑「儒」嗎?真實的梁山好漢只是平凡的起義軍?趙氏孤兒可能不存在?明末清初四川人口為何銳減99%?

 

│全民熱搜奇案│

神祕樓蘭為何消失,又如何重見天日?太平天國到底有沒有寶藏?清末一樁冤案鬧到帝國高層出面說話?甲骨文是怎麼被發現的?

 

透過20個民間不斷傳唱,卻不一定真實的千古奇案,

感受歷史的溫度,看見不同時空背景下的人物精神與生命追求。

 

【誠摯推薦】
Cheap/歷史YouTuber 
江仲淵/「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 」團隊創辦人
李文成/一歷百憂解主持人
宋彥陞/時空偵探
金老ㄕ/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專欄作者
(以上按姓氏筆畫排列)

 

【讀者好評】
「一口氣可以讀完的書,欲罷不能!」
「推理邏輯很縝密,可讀趣味性很強,推薦!」
「真實的歷史原來這麼有趣,像看一本小說。」
「跟已經出過的那些獵奇書不太一樣,很有深度。」
「對歷史疑案做了讓人信服的推斷,作者功力不淺。」

線上試讀 ·Trial reading·

一、帝國驚天大案

清朝驚天弊案:「從來未有之奇貪異事」

 

事發乾隆年間。

一次捐款行為,偶然揭開了一起掩蓋了七八年的驚天貪汙案。

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年),在甘肅布政使王廷贊個人捐出四萬兩銀子資助國家打仗之後,向來對數字十分敏感的乾隆皇帝不僅沒有誇讚王廷贊,還派人去查他的收入來源。

一查,就查出了「從來未有之奇貪異事」,連乾隆自己都說被嚇了一大跳。

清朝最大的集團性貪汙案,逐漸浮出水面。

 

1

這年三月,甘肅爆發蘇四十三起義。蘭州城內八百守兵,一戰就損失了三百。乾隆震怒,直接撤了陝甘總督勒爾謹的職。

最大的頭兒都被撤職了,消息傳開,甘肅地方官戰戰兢兢,惶惶不可終日。

甘肅布政使王廷贊,相當於主管民事和財政的常務副省長,很怕輪到自己遭殃。他去找乾隆的親信、此時和阿桂一起被派到甘肅督戰的和珅,尋求對策。

王廷贊與和珅私交不錯,他每次進京都少不了送銀子給和珅。

和珅建議王廷贊「破財消災」,讓他交出一些銀子資助兵餉,以博取皇帝好感。

王廷贊於是主動向乾隆上了一道奏摺,大意如下:國家正是用兵之際,開銷巨大,臣情願將歷年積蓄下來的工資收入四萬兩捐獻出來,以資兵餉。

萬萬沒想到,乾隆本身是一個十分精明且對數據非常敏感的皇帝。他看到王廷贊的誠意後,甩開奏摺,直接責問:「王廷贊僅任甘肅藩司(即布政使),何以家計充裕?其中情節總未能深悉。」意思是,甘肅是個窮得叮噹響的地方,一個布政使竟然家道如此充裕,出手就是四萬兩,事情不單純啊,一定要徹查。

乾隆當即命令在甘肅的大學士阿桂和署理陝甘總督李侍堯一起密查王廷贊,據實回報。

乾隆反應這麼快,是因為他想起另一個人了:前任甘肅布政使、現任浙江巡撫王亶望。

上一年,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〇年),乾隆第五次南巡。王亶望迎接聖駕,把浙江沿線布置得很奢華,遭到乾隆的斥責:小王,過了啊。誰知,南巡過後就爆發了浙江幾個道、州的官員借皇帝南巡之機虛開浮冒進行貪汙的案件,乾隆嚴重懷疑作為浙江主官的王亶望也參與了腐敗。王亶望知道乾隆懷疑自己,為了表達誠意,他急忙捐了五十萬兩銀子給浙江海塘工程。

事情就是這麼巧合,甘肅前後兩任布政使怎麼都是這麼有錢的主官?這引起了乾隆深深的懷疑。

這時候,在前線平叛的阿桂多次在給乾隆的軍報中提到,甘肅多雨,導致行軍困難。乾隆得報後回想,過去這些年,無論是王亶望還是王廷贊,在奏摺中都說甘肅不下雨,經常大旱,需要地方和朝廷撥糧賑災。

這其中一定有不對勁。

幾個關鍵細節一勾連,乾隆命人徹查甘肅的賑災情況。至此,牽出了一起震動全國的「甘肅冒賑案」,以王亶望為首,前後兩任甘肅布政使勾結全省官員,以賑災為名組成利益同盟,共謀作弊,肆意侵貪,牽涉總督、布政使以及道、州、府、縣官員一百多人,問題金額高達一千多萬兩。對於這起「清朝第一貪汙大案」,乾隆曾無奈地點評:

甘省王亶望侵冒監糧諸弊無人不知,而事未敗露,竟無一人首先發覺,可見外省官官相護,牢不可破,實可寒心。

 

2

這樁大弊案從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年)就開始了,隱匿真相長達七八年,其間許多官員調任或升遷離開甘肅,但自始至終沒有一個人舉報。

事情源起於「捐監」。

科舉是清朝人做官的主要管道,但不是唯一管道。有些人考不上秀才,無法透過科舉步入仕途,還可以透過捐錢或捐糧取得監生(國子監學生)資格,稱為「捐監」。成為監生後,便享有與秀才同等的權利,可以直接參加鄉試考舉人,進入官場;也可以靠監生的資格進一步加捐官職,連試都不用考就能做官。

這麼一說,大家就都知道捐監是富貴子弟進入仕途的捷徑。不僅影響國家的正常選官制度,製造社會不公平,而且容易滋生腐敗,帶壞官場和社會風氣。所以清朝像前朝一樣,對於捐監都有許多約束規定,通常也只在小範圍內實施。即便如此,乾隆登極後,還是覺得影響不好,下令在全國停止實行捐監。

但是,對於甘肅這種窮省而言,停止捐監之後,地方財政少了一大塊收入。為了解決當地災荒和軍民的吃飯問題,朝廷戶部每年都要向甘肅撥銀一百多萬兩。

到了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年),陝甘總督勒爾謹上奏請求皇帝在甘肅最窮的州縣恢復捐監,理由是,甘肅地瘠民貧,經常鬧災荒,百姓要靠政府的接濟度日,而甘肅官倉儲備的糧食向來不足,如果能夠恢復捐監制度,官倉的糧食儲備就不成問題了,朝廷也能省去一年一百多萬兩的財政轉移支出。

當時管理戶部的是大學士于敏中。于敏中認為可行。乾隆遂聽從于敏中的意見,同意在甘肅部分地區恢復捐監。

但因為捐監這個玩意兒問題太大了,乾隆特別叮囑勒爾謹:第一,銀子相對更容易滋生腐敗,因此捐監只能捐糧食,不能捐銀子;第二,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一定唯你勒爾謹是問。

為了確保甘肅捐監成為利國利民的好事,而不致發生變質,乾隆親自挑選了一個人選到甘肅主持這個事情。這個人選便是浙江布政使、代理浙江巡撫王亶望。

王亶望的父親王師,是乾隆樹立的廉政典型,官至江蘇巡撫,在官場和民間有口皆碑。王亶望本人是舉人出身,考不上進士,就以捐納的方式步入仕途。他的仕途起點正是在甘肅當知縣,並以清廉勤政、捐資興學為人稱道,頗有乃父之風。一路從山丹(今隸屬甘肅張掖市)知縣、皋蘭(今隸屬甘肅蘭州市)知縣,做到了蘭州知府,又升任浙江布政使,代理浙江巡撫,官運亨通。

王亶望曾兩次覲見皇帝,乾隆都給予他很高的評價。第一次說「此人竟有出息」,第二次朱批「王師之子,將來有出息」。所以,這次甘肅恢復捐監,乾隆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這個「有出息」的王亶望。

王亶望遂從浙江被調任為甘肅布政使。

 

3

但這次人事任命,君臣之間可能出現了一些誤會。

乾隆的本意是,這麼重要的職位,事關捐監制度恢復的試驗田,一定要派可靠、有能力的官員去才行,這次任命體現了自己對王亶望的重用。可王亶望並不這麼理解,明明自己已經是全國數一數二富裕省的代理一把手了,突然之間被平調去窮僻省,這是萬歲爺對自己的執政能力不滿意嗎?

所以王亶望到甘肅走馬上任後,極力要表現自己的能力。

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年)十月,在王亶望上任僅僅半年後,乾隆就收到了這名「有出息」的官員的奏報。奏報說,甘肅在六個月內捐監生員一萬九千〇一十七名,共收到糧食八十二萬七千五百石。這個數字把乾隆嚇了一跳。要知道,當年全年,戶部報捐的人數才一萬一千七百三十九人,而甘肅這個窮地方,半年就有一萬九千〇一十七人捐監,這也太神奇了吧。

乾隆於是向陝甘總督勒爾謹提了幾個問題,要求他務必查實作答,解釋清楚:甘肅那麼窮,很多人連飯都吃不飽,怎麼半年就有近兩萬人捐監呢?甘肅當地產糧都不夠本地人吃,又怎麼有八十多萬石餘糧來捐監呢?如果半年就收了八十多萬石糧食,照這個趨勢,年復一年,官府儲糧越來越多,到時變質了怎麼辦……

勒爾謹此前已經跟王亶望達成共識了,實際上這兩個數據都是王亶望嚴重灌了水的浮誇數據。王亶望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想透過政績來邀功,博取儘快升官,於是在捐監的數據上虛誇了兩三倍。事實上,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年)全年,甘肅捐監人數只有七千四百五十五人,捐監收入換算成糧食也僅為三十多萬石。

不僅浮誇虛報,王亶望還說服勒爾謹突破「捐糧不捐銀」的底線,擅自將捐監改成只收銀子。原定每人捐糧四十三石就可獲得監生資格,王亶望把四十三石糧食改成四十七兩銀子,另外加收各種名目的管理費八兩銀子,合計每人捐監收銀五十五兩銀子。王亶望這麼做,說明他已經打定了侵貪的主意。

勒爾謹起初不同意,王亶望給他的說辭是,改成收銀子,捐監的人數一定大大增加,而且收了銀子後再用於採購糧食歸入官倉就是了,完全符合上面的要求,沒毛病。勒爾謹遂不再反對。

面對乾隆的質詢,勒爾謹有機會捅出實情,但他生怕自己要被追究責任,於是反過來替王亶望掩飾。

勒爾謹奏報乾隆說,自從平定新疆後,甘肅就成為新疆與內地商業往來的門戶,商人紛紛就近買糧捐監,圖個方便;至於甘肅為什麼有這麼多餘糧,那是因為皇帝護佑,近來連年豐收,所以本地富戶有餘糧供人購買用於捐監……反正就是一陣糊弄,想把乾隆糊弄住。

接下來,王亶望和勒爾謹要解決的,就是乾隆提出來的第三個問題:捐監糧食這麼多,時間久了壞掉了可怎麼辦?

我們知道,在王亶望改成收銀子之後,甘肅的捐監其實是沒有收到一粒米的,只收到白花花的銀子。但他們需要把奏報乾隆的謊言給圓好了,就要假裝甘肅有很多很多糧食,而且,為了不露餡,他們還需要把這些憑空虛構出來的糧食儘快消化掉。

就像編織謊言難不倒帝國官僚一樣,圓謊同樣如此。

與謊報糧食收入同步,從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年)秋季起,王亶望就開始向朝廷虛構災情,每年至少謊報春、秋兩次旱災,請求朝廷允許放糧賑災。

根據案發後時任甘肅按察使福寧的供述,在虛構災情和放糧捐賑的過程中,王亶望很高明的一招就是讓其親信、蘭州知府蔣全迪全權處理此事。全省各州縣受災有多嚴重、需要賑濟多少人口、需要發放多少「糧食」,幕後全由王亶望一個人決定,他人無從插手。各州縣官員按照王亶望定下來的「災情」領取銀兩,這些銀兩當然沒有買成糧食,名義上是「放賑」,實際上就是被各州縣官員瓜分。

小災報大災,無災報有災,成為甘肅官場的生財之道。一些州縣官員為了把「災情」往大了報,拚命討好和賄賂王亶望,以至於甘肅官場流傳一句話:「一千兩見面,兩千兩吃飯,三千兩射箭。」

王亶望用利益共用的方式,在甘肅建立起一整套嚴密的集體貪汙體系,上至總督勒爾謹,下到州縣主要官員,都參與分肥,以救災放糧的名義將捐監所收的銀子放進了官員的腰包。

因為官場中人人有利可圖,所以也從來無人告發。在王亶望任甘肅布政使的三年間,以救災的名義開銷監糧六百餘萬石。而這些銷去的糧食,實際上都是落到貪官口袋中的銀子。

這期間,為了圓謊,王亶望連中央的錢都敢騙。首先,捐糧增多,所需糧倉也要相應增多,故報請朝廷撥款新建糧倉;其次,糧食多了,運輸和監管的開支也會相應增多,於是再請朝廷撥款滿足。這些圓謊細節,在這場貪汙遊戲的邏輯裡,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必需的。通過這兩項,王亶望又從戶部騙取了二三十萬兩撥款。

最終,所謂的新增糧倉,只存在於奏摺裡,撥款則同樣被貪官們瓜分殆盡。

商品規格 ·Specification·

14.8 x 21

25 開

書籍目錄 ·Book Catalogue·
第一章 帝國驚天大案
南北榜案:金榜題名日,兩名狀元被殺了
一五四二年,一群宮女刺殺大明皇帝
雍正最愛的大舅子:年羹堯為什麼必須死?
清朝驚天弊案:「從來未有之奇貪異事」
晚清第一奇案:沒有真相,只有政治

第二章 女名人疑案

八王之亂:「一代妖后」開啟大亂世
誰殺死了大唐最美的女人?
孝莊太后的緋聞
慈禧上位之謎
慈禧最忌憚的女人,四十四歲那年暴斃了

第三章 顛覆歷史的懸案

「趙氏孤兒」真相:被掩蓋的姦情、內訌和陰謀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歷史真相
真實的梁山好漢:原來你是這樣的《水滸》
朱元璋為什麼長著一張豬腰子臉?
張獻忠真的是殺人狂魔嗎?

第四章 全民熱搜奇案

神祕的樓蘭,是怎麼消失的?
太平天國的寶藏,到底去哪了?
楊月樓案:一次轟動全國的私奔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為何震動了帝國高層?
「龍骨」的祕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