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
  • 搜尋
  • 收藏
  • 0 購物

SHARE:

  • 會員限定

見識:吳軍博士的矽谷來信,教你掌握商業與人生的本質

NT$300

(折扣後)

NT$380

  • 作者
    吳軍
  • ISBN
    9789863615316
  • 上市時間
    2018-05-30
  • 內容介紹
  • 線上試讀
  • 商品規格
  • 書籍目錄
內容介紹 ·Introduction·
「得到APP・羅輯思維」最受歡迎專欄《矽谷來信》重新增訂!
這本書不是專欄內容的平移,而是更結構化的思考和更深度的寫作。

 

騰訊前副總裁、Google研究員吳軍博士的每日深談,
不僅談工作和成長,還涉獵生活和藝術。
讓你見識飛升、圈子更廣、還能更懂生活。

 

羅振宇:「吳軍老師是我認識的見識最廣闊的人。跟隨吳軍老師,把你的視野對接到時代的最高點,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升級見識的方法。

 

 

♦️見識對一個人有多重要?
見識多的人,有五個超越一般人的優勢:
1. 不容易上當受騙
2. 能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
3. 清楚自己和他人在世界的位置
4. 能洞察事物背後的價值,抓住機遇
5. 決策更理性

 

但很多時候,見識的高低,不是靠簡單努力就能得來,在這個悶經濟的時代,要想快速提升你的見識,就要和巨人站在一起,從他的視野看世界。

 

♦️有些見識,花錢買不來

吳常年在矽谷,全球創新最熱絡的地方,為美國大公司寫財報分析,為《富比士》雜誌寫商業評論,在美國幾所名校裡擔任大學顧問,每年還要投資大大小小幾十家科技公司。這些經歷,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難體驗一回。也正是這些經歷,讓吳軍有機會跟世界各地的聰明人打交道,見識那些即使再有錢,都不一定能去的地方、能看到的東西。比如:

 

l  google如何管理?怎麼傳承「基因」?
l  矽谷N+1創新會,大佬們在聊什麼?
l  巴菲特的午餐會都談些什麼?
l  哈佛商學院、史丹佛商學院傳授的精髓是什麼?

 

跟隨吳軍,把你的視野帶到時代的最高點。

 

♦️本書特色

見識=反思+學習+合作

◎被人摑巴掌,反擊不如反思

人生中總會遇到各種麻煩和難題,就如同被人搧巴掌。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搧回去,或是自以為「內心強大」地認了,都只會陷入失敗的無限循環,唯有思考為什麼被搧,並藉此自我改進或是從根本解決問題,才能往前進。

 

◎向天才學習做事的方法

向愛因斯坦學恆心、和莎士比亞學交友、和司馬遷學經濟;天才與常人的差異並不在智商,愛因斯坦的大腦也與常人無異,反而是知識、見識、勇氣方法,可能是成就天才的原因與其煩惱自己不夠聰明,不如多學習天才做事情的方法,這些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1+1=無限大,懂得與人合作才會更強大

單打獨鬥不如互助合作容易成功,即使是他人利己的行為也可能對自己有益。舉例來說,google發展基於網路,因此任何網路技術的進步都能自然幫助到google;而無線網速提升、觸控式螢幕價格下降、SSD容量劇增,都對iPhone有助益。懂得與他人合作,才能透過交換彼此的特長提升效率、增加優勢。

 

擁有更多的見識,才能知道真實世界的規則,藉此找到時代的走向,把握成功的機會。

線上試讀 ·Trial reading·

我們和天才相差有多遠?

 

我一直認為天才是存在的,而且我們往往無法望其項背。比如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是公認的天才。不過,在他那個時代,人們都說馮紐曼John von Neumann更聰明。據費米Enrico Fermi和費曼Richard Feynman等人回憶,他們需要用電腦算一晚上的題,馮紐曼心算半小時就能算出來。

當然,當時的電腦不是很快,每秒只能進行五千次運算。費米和費曼已經被認為是天才級的科學家了,但和馮紐曼的差距如此之大,可見天才真是讓人難以仰望。此外,馮紐曼也是「現代電腦之父」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的精神導師,圖靈在提出電腦的數學模型(也稱為圖靈機)時,就是受到馮紐曼的著作《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Mathematical Foundations of Quantum Mechanics的極大啟發。

長期以來,我一直認為聰明應該是成就一番大事的必要條件,特別是在科學上。我的智力讓我難以理解那些最高深的科學理論,因此就算在科學上我有貢獻的精神,能做出的成就也非常有限。人常常會對自己沒有的東西好奇,正因為我不是天才,所以想尋找到那些超級聰明的人,和他們聊聊天,看看人能夠聰明到什麼地步。

有一位同事就屬於這種人,他在二十幾歲時,就獲得了三次世界謎題比賽的冠軍、四次亞軍,還是美國隊的領隊。實際上,有七次決賽都是他和同一名德國選手對抗,用他的話說那個德國人比他厲害一點。我的這位同事後來第一次參加世界數獨比賽,就獲得亞軍。我曾經試圖解一道謎題,想了很久不得其法,他三兩下就搞定了。我並不是笨,如果用智商來衡量,我測試的結果都在一百五十左右,但我的這位同事明顯高於我,應該算是很聰明的人了。不過這位超級聰明的人很快離開了google,因為他的心思並不在工程上,而在解謎題上。在google內部,成就最大的人並非那些智力最高的人。

在工程方面,智力只是成功的諸多因素之一,遠不是決定因素。但是我過去一直認為那些在科學上做出一番大事業的人應該是絕頂聰明的天才,這當然是從結果判定,或許有倖存者的偏見。我在博士畢業後,有幸先後和四位諾貝爾獎得主深入交流,他們分別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夏普William Forsyth Sharpe、物理學獎得主亞當‧黎斯Adam Guy Riess和朱棣文、化學獎得主布萊恩克比爾卡Brian Kobilka。在這裡,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他們的印象。

威廉夏普因為提出了評估資本回報和風險的夏普指數而獲得諾貝爾獎。從夏普的投資建議可以知道,他是一位有智慧的人,但是聽他講課並不能判斷他是否屬於非常聰明的天才。

亞當‧黎斯因為發現暗能量讓宇宙膨脹加速而獲得諾貝爾獎,朱棣文是因發明了用鐳射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而獲獎,他們給我的印象是頭腦極其敏銳,在智力上是我難以望其項背的,但是我無法判斷是否超過了我那位絕頂聰明的同事。

布萊恩克比爾卡是靠發現細胞之間蛋白質通機制而獲獎。他邏輯非常清晰,話不多,是一個非常善於深入思考的人。和朱棣文、夏普相比,克比爾卡的書生氣比較重,長期致力於基礎科學研究,他的成就似乎主要是靠長期努力得。

根據我不很全面的經驗判斷,這四位諾貝爾獎得主未必有我的同事聰明,但是都成就非凡。因此我們似乎看不出智力和成就完全成正比。當然,科學和工程研究,基本的智力還是需要的,不過《異》的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認為,智商在一二以上就夠用了,超過一二之後,智力就不是決定性因素了。智商一二代表什麼?大約百分之四十~五十的中國人都能達到,也就是說有接近一半的人在智力上都足夠做出重大成就,即使諾貝爾獎。但很顯然,這事實不符不過,如果說智商在一二以上的人,都不夠努力或者教育水準不夠高,不符合實際情況。

為什麼那麼多人不缺乏智商、受過良好的教育,也足夠努力,成就卻比那些諾貝爾獎得主,或者其他成者差很多呢?一個解釋是,智商或者在解決難題所表現出的智力,和真正的聰明並不完全線性正相關;另一個解釋是,天才的大腦和常人在生理上有一些明顯的不同。對於這個問題,不僅你我關心,很多科學家也想知道答案。而尋找這個答案的直接方法,就是找一個超級天才的大腦研究一下。一九五五年,一位醫生得到了這個機會,他的名字叫做湯瑪斯哈維(Thomas Harvey)。

那一年,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去世了,他生前最後住的醫院是普林斯頓大學醫院,而哈維正是該醫院負責愛因斯坦的醫生之一。哈維利用工作之便偷走了這位神一般天才的大腦,在進行了防腐處理後,把它做成兩百四十個切片保存下來,以便研究天才的大腦和常人到底有什麼不同。這件事當然瞞不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他們一直在追蹤哈維,不過聯邦調查局的探員們只是想暗中保護哈維和愛因斯坦的大腦。愛因斯坦的兒子知道這件事情之後當然很生氣,但經過哈維解釋後,他還是諒解了哈維,不過提出了一個要求研究成果必須發表在世界一流的雜誌上。

從一九五年代開始,全世界就在翹首期盼哈維的研究成果。遺憾的是,哈維研究了一輩子,也沒有發現愛因斯坦大腦有什麼特別之處,更讓他失望的是,這位提出相對論天才大腦重量只有一二三克,遠遠低於常人的一四○○克。雖然他的大腦溝回比較多,但這至今還不是判斷天才的直接證據。一九八年,背負巨大壓力的哈維擔心在他有生之年無法完成研究愛因斯坦大腦的艱巨任務,於是決定讓全世界的科學家一起參與。

眾志成城,參與的人多了,不僅容易做出成果,而且會有不同的見解。一九九九年,加州大學的科學家發現,愛因斯坦大腦中的膠質細胞比較多,而不是負責數學、物理能力的神經元細胞多。但是,醫學界的共識是,神經元細胞在人的思考中發揮主要作用,而膠質細胞只發揮輔助作用,因此這個發現被醫學界嗤之以鼻。後來,加拿大的科學家又發現愛因斯坦的腦洞大,也就是說他的頭蓋骨和大腦的上端空間大。雖然我們開玩笑時總會說「腦洞大開」,但是腦洞大和智力似乎沒有什麼關聯

中國的科學家也獲得了一部分腦切片,他們研究發現,愛因斯坦左右腦之間的胼胝體比較發達,因此認為他的左右腦可能通比較好。但是,過去沒有人認為胼胝體和智力有什麼關係,現在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一點。總之,今天全世界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當然,我們可以科學家還沒有找到什麼最終證據,不過更有可能的是,愛因斯坦的大腦在生理上可能和常人並沒有太的不同。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有的人記憶力好,有的人善於思考,很難用一把尺度量。人類發明了智商、情商等一大堆指標,就是因為人的天賦是全方位的,不是單一的。正因為如此,使用一種量化指標人貼上標籤也是不對的。至於人們的天賦有多少是天生的,有多少是後天環境造成的,或是自我開發的,今日依然沒有定論。以愛因斯坦為例,至少他在上大學之前並沒有顯示出超人的智力;相反,很多在中學或者大學顯得很聰明的人,後來變得平庸,或許是因為那些早期展現出的聰明只能說明他們善於解決某一類問題(比如考試)罷了。

愛因斯坦和常人最大的不同在哪裡?我認為有三個。首先,愛因斯坦善於提出問題。兩年前我和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教授談到清華大學和史丹佛大學在研究上的區別,他認為主要差距在於提出問題。史丹佛大學的科學家善於找到當下最重要的問題,清華大學的教授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但是在把握研究方向上就差了不少。

其實,不只是愛因斯坦,朱棣文、斯和克比爾卡獲得諾貝爾獎的研究,當初都不被看好,他們都是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找到的題目,沒有受到發表論文、申請經費和實用性的干擾。

其次,愛因斯坦善於做白日夢,也就是腦子不受約束地胡思亂想,然後從中總結規律,而大部分科學家的思考方式常常受到教育和周圍人思考的約束。

最後,愛因斯坦是非常有恆心的人。他對自己的觀點非常執著,並且願意花一輩子的時間找出答案。他關於統一場論的假設至死也沒有完全想清楚,更沒有證實,這件事直到他死後六十年才得到基本證實一七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證實力波的萊納魏斯Rainer Weiss、巴里巴利許Barry C.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S. Thorne])。愛因斯坦不是那種尋求快發表論文研究課題的人,而是願意花時間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人。

凡天才必有過人之處,但是我們和他們之間的差異可能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在其他方面,比如識、見識、勇氣或方法。所以不如多學習他們做事情的方法,這些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商品規格 ·Specification·

14.8*21公分

書籍目錄 ·Book Catalogue·
序言:「命」和「運」決定人的一生

第一章 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

當一個人對社會產生了極大的正向影響力後,他不僅可以獲得物質(比如金錢)和精神(比如名譽)的財富
,而且會有一種由衷的幸福感。


人生是一條河
這個世界沒有欠你什麼
人生最重要的投資
先讓父母成熟起來
向死而生

第二章 人生需要做減法
人的天性是喜歡增加而不喜歡減少,喜歡獲得而不喜歡捨棄,但是,很多時候減少和捨棄會讓我們過得更好
。由於這種做法有時違背人的天性,因此很多人做不到,當然,這樣也就給了那些能做到的人更多的機會。


不做選擇的幸福
做人與作詩:我們需要林黛玉
西瓜與芝麻
生也有涯,知也無涯
我們一定比十八世紀的人過得好嗎?

第三章 談談見識
很多時候,成敗與否取決於見識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簡單的努力。今天,由於交通和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們
增加見識要比過去容易得多。但在我們心中,有時依然有一道圍牆,阻礙了我們的見識。


我們和天才相差有多遠?
起跑點和玻璃心
論運氣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什麼?
對話莊子:談談見識
閱讀的意義

第四章 大家智慧
歷史上傳頌至今的名人大家,在不經意間將人生的感悟告訴我,也不知不覺地影響了我。後來,我有機會遇
到世界上很多優秀的人,他們的思考方式同樣影響了我。


莎士比亞的智慧:論朋友
賴利•佩吉的經營管理智慧
巴菲特午餐:人生的智慧
司馬遷的智慧:東方最早的經濟學綜合論文《貨殖列傳》
銷售大師的智慧

第五章 拒絕偽工作者
效率高低不取決於開始了多少工作,而在於完成了多少。很多我們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實想通了並沒
有那麼重要,因為它們是偽工作。所以,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在生活中,提高效率都需要從拒絕偽工作開始。


不做偽工作者

努力一萬小時真能幫你成功嗎?
三板斧破四困境
OKR:谷歌的目標管理法
做好最後的百分之一

第六章 職場的盲點與破法
人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的性質和成敗決定了你此後職業發展的方向和事業起點。對第一份工作,年輕人
常常陷入一些盲點,尤其是過於看重薪酬而影響了對工作的價值判斷。


1.
年輕人第一份工作不要太在乎薪水

2. 五級工程師和職業發展
3. 職場上的四個盲點和四個突破
4. 基層員工要抬起頭,管理者要彎下腰
5. 職業中的帝道、王道與霸道
6. 職場完美進階:常識、科技和藝術

第七章 商業的本質
世界上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誕生出一些新的商業概念,最後大家發現炒完概念後,什麼也不剩。其實,不論
概念如何炒,商業的本質上千年都沒有什麼改變。


商業的本質是讓人多花錢而不是省錢

經營和管理的祕訣:不給選擇
第三眼美女:新產品在市場上成功的三個階段

第八章 理性的投資觀

事業成功,賺到了錢,卻不會花、不會理財,可能最後白忙一場;沒有賺到錢,空有一腔理想抱負,可能也
不過是幻想。因此,金錢觀不僅會對人的事業產生影響,也會決定人的幸福。


培養正確的金錢觀

控制風險是投資的基礎
投資入門課
投資的盲點
以投資目的為中心,進行資產配置

第九章 好好說話
語言能力是我們的祖先智人最明顯的特徵之一。人類文明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信技術和手段不斷進步
的過程。透過講話交流想法水準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能否成功。


講話做事都要達到目的

談談講理的方法
我們靠什麼說服人
如何做好演講

後記 從《矽谷來信》到《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