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限定
關於人生,我們需要思考的是……:自我提問的刻意練習,活出人生最好的狀態
NT$356
NT$450
-
作者費勇
-
ISBN9786264022491
-
上市時間2025-04-30
- 電子書
- 電子書尚未上市,上市日期請關注SNS /
- 內容介紹
- 線上試讀
- 商品規格
- 書籍目錄
著書暢銷破200萬冊、陪伴無數現代人走出焦慮、迷惘、不安,
《不焦慮的活法:金剛經修心課》作者、知名文化學者費勇全新力作!
釐清關鍵問題、找回內在安定,不輕易被動搖的活法。
找到人生關鍵問題,一切才能迎刃而解。
這本書,不會提供標準答案,而是陪伴你展開溫柔卻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
著名文化學者費勇融合東西方哲學觀點以及現代社會的洞察,帶領我們從五個面向:現實、願望、思維、心理、動力,一步步重新校準人生方向。
書中每個章節都從簡單的問題開始,包括:如何找到熱愛?如何享受生活?如何去愛?如何成長?這些看似日常的疑問,背後藏著我們人生的重心與動力。
透過一層層地追問與反思,你會發現:與其急著追求標準答案,不如練習傾聽內心的聲音,探索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願你能夠偶爾停下來,好好問自己:我正在過的,是我想過的生活嗎?因為,改變人生的,從來不是答案,而是願意誠實面對的你。
【書中金句】
● 一旦找到真正的問題和必須解決的問題,問題本身會帶著你前行,帶著你一步一步找到解決的方法。
● 當下就是做事的最佳時機,當下在一起的人就是最好的工作夥伴,當下要做的事情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 生如曇花,應當歡喜盛開。去彼此喜歡的人那裡,做喜歡的事情,走喜歡的路。
● 當我們渴望愛,就會去學習如何愛,啟動自己愛的能力,這種愛的能力,會喚醒潛藏於我們內心的宇宙力量。
● 無論我們遇到多麼困難的事情,先問問自己:目前能做的是什麼?一旦開始去做,再大的困難,也會一點點化解。
● 當我們一但做出決定,就要完全投入已經決定的選項當中,把沒有選的那個選項忘掉。
● 當我們不斷滿足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喜愛的事,我們才是在不斷實現自己的價值,也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就感和自由。
● 人生唯一的真理,就是沒有人能夠為你提供一個現成的答案。幸運的是,人生唯一的真理是,你的答案就在你自己手裡。
● 活著的每一個當下,不論年齡、貧富,我們都可以創造意義。
【讀者好評】
「這本書真的可以解決心裡的很多困惑,內容全面,闡述深刻,語言樸實,觀點鮮明,值得認真閱讀。」
「讀完整本書,感覺自己的內心輕盈不少。」
「對我而言,這不僅是一本關於人生智慧與心靈成長的書籍,更是一本引導我走出迷茫、實現自我成長的寶典。它教會我如何面對現實、如何調整自己的願望、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維模式、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以及如何激發自己的動力。閱讀這本書,我逐漸學會了化繁為簡,為複雜的人生理出了一個頭緒。」
04/財富:如何成為財富創造者?
財富的「財」字是一個形聲字,它由才華的「才」字和貝殼的「貝」字組成。貝殼在古代被用來作為貨幣,也就是金錢。「才」是讀音,但理解成才華、才能,也蠻有意思。財富的財,就是金錢加才能。財富的富,是富有的富。古代漢字中的「富」字,《說文解字》解釋為「備」,「備」的象形字,下方是方形的箭袋,上方是一支箭頭朝下的箭,箭頭伸入袋中,意思是裝箭的工具。後來出現了另一種字形,旁邊加了一個「人」字,像是人背著箭袋,從而衍生出新的涵義,有準備、預備的意思,之後又引申出完備、一個都不缺的意思。
今天,「財富」這個詞被賦予了很多意義,綜合起來看,指的是個人擁有的有價值的事物,從金錢到房子、地位、名譽,都可以說是財富。個人的品德、才華、社會關係,也是財富。在世俗社會裡,財富幾乎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學習、工作,都是為了財富,婚姻也和財富緊密相關。「財富」這個詞,意味著我們一生有兩個基本動作,第一個是去獲得,獲得有價值的東西,第二個是守住,守住有價值的東西。一般人的生活,好像就是這麼兩個目的,獲得更多的東西,守住擁有的東西。
毫無疑問,金錢是構成財富最主要的元素。一個人的成長,先是學習,然後工作,工作獲得報酬,有了金錢,用金錢購買房子和車子等,開始了財富的累積,在財富累積過程裡,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社會地位。這大概就是大部分人的一生。金錢是一個開端和基礎。文明社會,沒有金錢,寸步難行。只有擁有一定的金錢,才能養家活口,很多其他問題,也可以用金錢解決。但是,金錢並不能買到一切,比如金錢買不到愛情,也買不到尊嚴。
同時,金錢引發了廣泛的焦慮。如何賺錢? 為什麼有了工作,還是覺得錢不夠花? 這是很多人在問的問題。一個簡單的原因是,消費主義為大眾構建了一個美好人生的藍圖,一定要有汽車,一定要有房子,一定要去度假,一定要讓孩子讀名校,才算是美好的生活,才算是成功的人生。一般人的薪資收入總是達不到社會定義的那種成功標準,所以大多數人會有金錢焦慮。當他們問「如何賺錢」時,其實是在問「如何賺到更多錢」。
如何賺到更多錢? 第一種途徑是在自己的工作領域裡,透過晉升獲得更多錢;第二種是透過工作之外的理財、兼職,獲得更多錢;第三種是辭職,去待遇更高的地方,獲得更多錢;第四種是創業,自己當老闆,獲得更多錢;第五種是透過自己的天賦獲得更多錢。
當我們聚焦如何賺到更多錢,就會更關注外在的狀況,哪一個行業更賺錢?哪一間公司更賺錢? 哪一種理財方式更賺錢? 而這些外在的狀況千變萬化,因此會引發我們的焦慮。這種焦慮背後,隱藏著兩種對於金錢的畸形態度。第一種是拜金,以為金錢是萬能的,把金錢看成一切行為的目的,久而久之,在賺錢的過程裡,成了金錢的奴隸。第二種畸形心態比較隱蔽,常常以清高的形象出現。但這種對於金錢的極端鄙視,隱藏著對於自身責任的推卸。千萬不要忘了,很多時候賺錢是一種責任。有時候,這也是一種虛偽,明明喜歡金錢,卻把自己偽裝成不喜歡金錢。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有一次參加一個活動,有個園丁上前對他說:「洛克菲勒先生,你這樣賺錢是不對的。因為《聖經》上說,金錢是萬惡之源。」洛克菲勒對他說:「先生,《聖經》上說的並非金錢是萬惡之源,而是『對金錢的愛和貪婪是萬惡之源』。」後來,洛克菲勒對他兒子說,當時他一聽這個園丁的話,就知道他為什麼會貧困,因為他被流行的似是而非的觀念誤導了。金錢不過是一種工具,透過這個工具,我們可以實現很多理想。
一般人總以為孔子、佛陀反對賺錢,實際上,孔子說過,如果合乎道義,又能賺到錢,變得富貴,那麼,即使「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孔子的弟子裡固然有顏回這樣的貧窮書生,也有子貢這樣的富豪。孔子的著眼點不在於金錢,而在於無論窮困還是富貴,都能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佛陀也是如此,最早的佛經裡有專門講如何理財的。維摩詰居士是一個富豪,但這並不影響他是一個真正的覺悟者。
金錢不過是一個工具,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得到它,以及如何使用它。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要弄清楚金錢的本質。原始時代,人們沒有金錢,但是每個人都擁有一些物品,這時候,就出現了交換。比如,我有兩張桌子,其中一張是我不需要的,我真正需要的是一把椅子,而另一個人有兩把椅子,其中一把是他不需要的,他真正需要的是一張桌子。於是,我就用我的桌子交換他的椅子。這叫以物易物。以物易物受到很多限制,因而出現了貨幣。貨幣是一種媒介,透過這個媒介,每個人都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哈拉瑞進一步分析,「金錢是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統」,金錢建立了陌生人之間的普遍連結,是最直接的價值體現,也使得萬物都可以交換。
金錢的本質體現在幾個關鍵字上:媒介、交換、誠信、價值。也就是說,金錢透過價值和誠信完成了媒介和交換功能。但金錢的這種本質常常被人遺忘,尤其在資本主義社會,人們完全遺忘了貨幣的目的是什麼。就像哲學家格奧爾格.齊美爾(Georg Simmel)所說,人們把金錢當成了上帝,站在了手段的橋梁上,而忘了要到達彼岸。因此,當我們想要賺錢,想要積聚財富的時候,確實應該像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Keynes)所說的,先問一下自己:擁有財富的目的是什麼?我們需要多少錢才能過美好的生活?
一旦弄清楚了凱因斯的問題,就會更深刻地理解財富的意義。財富不等於金錢,財富其實是透過商業規則為社會創造價值。哲學家安.蘭德(Ayn Rand)推崇商人,認為商人是社會的正能量。她稱真正的商人「財富創造者」,即不會藉由不正當的手段賺錢,而是透過創造性的商業模式把知識變為金錢。財富創造者是發現者,把發現轉換成物質產品。財富創造者從不等待潮流,而是設定潮流的方向。
納瓦爾.拉維肯曾說:「追求財富,而不是金錢或地位。財富是指在你睡覺時仍能為你賺錢的資產。金錢是我們轉換時間和財富的方式。地位是你在社會等級體系中所處的位置。」他認為追求金錢和地位是零和遊戲,是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的競爭,非此即彼,不是成功就是失敗;而財富創造是正和遊戲,是人類進化史上近代才出現的活動。
到最後,真正的問題只剩下:如何成為財富創造者?或者說:如何創造價值?
尺寸(公分)14.8 x 21 cm
開本 25
頁數 400
序 在問題中覺悟
第一章:現實
01/學習:我為什麼要學習?
02/工作:如何找到自己內心的熱愛?
03/婚姻:我願意承擔多少責任?
04/財富:如何成為財富創造者?
05/時代:當下我要做什麼?
06/善惡: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
07/死亡:如果生命只有一天,我會做什麼?
第二章:願望
01/快樂:如何享受生活?
02/成功:如何成長?
03/自由:如何按自己意願度過一生?
04/愛:如何去愛?
第三章:思維
01/因果:多問自己「為什麼」
02/事實:透過現象看本質
03/解決:培養解決問題的意識
04/取捨:我要選擇哪一個?
05/破圈:提出大哉問
第四章:心理
01/感覺:這是不是錯覺?
02/欲望:是欲望還是需求?
03/目標: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04/情緒:當情緒出現,我該怎麼辦?
05/意義:我來到這個世界,有什麼意義?
06/天理:如何順應天理?
第五章:動力
01/視覺:如何在當下安靜地觀看?
02/聽覺:如何在當下安靜地聆聽?
03/嗅覺:如何在當下安靜地感受到氣味?
04/味覺:如何在當下安靜地品嘗?
05/觸覺:如何在當下安靜地觸摸?
06/意識:我如何覺知到我的意識?
07/自我: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
08/超覺:如何喚醒內在的直覺?
第六章:人生解惑包
Q1:很想改變自己的狀況,但不知從何做起?
Q2:想找一個對我好的人為什麼這麼難?
Q3:喜歡的事情太多了,但精力不夠,怎麼辦?
Q4:人類會滅亡嗎?
Q5:總是抽不出時間怎麼辦?
Q6:好心沒有好報怎麼辦?
Q7:哪些好的習慣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好?
Q8:在絕境中如何找到自我解脫的方法?
Q9:能力有限,怎麼幫助自己的親人?
Q10:放下就是逃避嗎?
Q11:教育孩子有什麼好的辦法?
Q12:如何在尷尬中找到平衡?
Q13:該不該忍耐一位總是控制不住情緒的伴侶?
Q14:對於父母的情緒,怎麼應對呢?
Q15:我該不該辭職?
Q16:到底要如何改變自己?
Q17:怎樣和有些負能量的母親相處並改變她?
Q18:我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堅持?
Q19:朋友和我的價值觀越來越遠,怎麼辦?
Q20:如何面對親人的絕症?
跋:用心生活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