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謝謝各位讀到最後。
不知你的煩惱化解了嗎? 若是本書能緩和你的負面情緒,「煩惱」也稍微減輕,我將會十分喜悅。
「言語化的魔力」的意義
「言語化」的魔力。
只要把煩惱「轉化為語言」,它就會消失,心情也會神清氣爽。
語言能帶給人勇氣,也能給自己勇氣。
語言帶有「強大的力量」,本書將它稱為言語化的「魔力」。
言語化是將自己的意見「轉化為語言」說出來,寫出來,傳達出來,明確表現出來,是人與人的溝通,是不論在私領域或工作,各種場面都可以使用的技巧。當我們能夠巧妙地將自己的「思緒」和「想法」化為語言,人生一定會開始往好的方向發展。
我在自己的著作《最高學以致用法》曾介紹過「輸出」(output)這個詞。在這本書出版之前,我們的日常對話幾乎不會出現「輸出」這個說法。
當我將「說」、「寫」、「行動」定義成「輸出」後,輸出就成為一種近在咫尺的事物。當大家理解輸出是商務場合不可或缺的技能,它就成為日本全國都接受的觀念。當我在居酒屋聽到後桌的一般上班族說「你要再多輸出一點」,不由得露出得意的笑。
本書介紹的是「言語化」這個詞。
將意念轉化成言語,我們就容易注意到它,容易採取行動。
與其說「把自己內心所想化為語言說出來或寫出來」,不如乾脆說「讓我們言語化吧」,不僅更加精簡直接,而且更容易付諸行動。
言語化會讓現實改變
情緒與思考沒有言語化就無法讓別人知道。言語化才會讓現實開始改變。
也就是說,當各位的言語化能力提升,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理所當然地進行「言語化」,你的溝通能力,甚至是更多人的溝通能力都會從根本上提升。
有許多人都因為無法把內心的想法化為語言而吃虧。不過,我們沒有必要把內向改變成外向,只要提升自己的言語化能力就夠了。
即使只是少少幾句話,但是能夠在重要的時刻直接說出來,你的「表達能力」就會突飛猛進,人際關係會改善,在職場上也會有更好的評價。
「言語化」的魔力具有極大的力量。希望各位在日常生活與每天的工作場合,都要提醒自己「言語化」。
人會因為「話語」而採取行動
語言有力量。本書闡述語言有「打動人心並改變自身行動的力量」。因此,我在書中引用阿德勒等心理學家的名言,並介紹我當成口頭禪使用的幾句話。
打動人心的話語會引起情緒共鳴,最終會讓人採取行動。
情感受到觸動時,人才會採取行動。
我之所以想寫這本書,是因為最近只要走進書店,就會看到書架上都是大量引用科學根據的商業職場書籍,明確記載科學根據的書籍已經成為市場主流。我認為這是《最高學以致用法》帶來的影響,也是《最高學以致用法》之後商業書的主流。
「科學論文」與「科學根據」可以自由引用,重要的研究當然會被多次引用,結果就是市面上出現了許多大同小異的書籍。
書中若有提出證據,就會比較有說服力。這種書當然是有必要存在的。不過在這個世界上,比起「邏輯」或「理論」,受到情緒驅使的人更多。
從講求科學根據到重視敘事的時代
相信有些人在讀了稻盛和夫的《生存之道》之後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實《生存之道》這本書並沒有引用任何科學根據,有的只是稻盛先生的話語與故事。也就是說,即使沒有科學根據,話語和故事依然能打動人心。
在精神科學的世界,有依照科學根據進行治療的「實證醫學」,相對地,也有主張應該多傾聽患者說話與敘事的「敘事醫學」,後者近年備受矚目。
醫界是否只注重科學與證據,輕視了每位患者的話語、故事、經驗與人格?
在精神科醫師之間,產生了一股更加重視患者的「敘事」的風潮。
在我之前的著作《最高學以致用法》與《零壓力終極大全》中,所有的「TO DO」都有註明科學根據。平均每兩頁就會引用一次,堪稱是「科學實證書」。
在本書中,我刻意選擇不加入科學根據。實際上,本書也可以每兩頁就引用一次科學根據,但我故意不這麼做。
雖然書中還是留下了「杏仁核與不安」、「催產素」等內容,但是比起科學根據,本書其實是由我當精神科醫師三十年來的經驗,加上在YouTube 上回答的四千個煩惱,提取出如濃縮果汁般「真實的話語」、「真正的話語」。
歷經新冠肺炎後,我們的思考方式與行動模式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在這個時代,「敘事」比「實證」更重要。「話語」與「故事」更能打動人心,具有讓人採取行動的壓倒性力量。
身為精神科醫師,我之所以決定現在撰寫「化解煩惱」的書,還有另一個理由。
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人與人見面的機會減少,在這個溝通陷入危機的時代,「言語化」正是打破僵局的關鍵。
當言語化成為理所當然的習慣,我們的溝通就能更圓滑。人際關係改善,生活也更輕鬆。罹患精神疾病與身體疾病的人一定也會減少。
言語化的習慣普及,世上的「煩惱」減少。能夠快樂生活的人比以前更多,即便只有一個人也好。
本書若能帶來這些幫助,就是我身為精神科醫師最大的幸福。
精神科醫師 樺澤紫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