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
有人說,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你的表現就是八個字:「很有時間,不怕麻煩」,真是讓人拍案叫絕。
「愛」是一種主觀心理狀態,口說無憑,很難衡量,但是用時間和麻煩這兩個面向來看,就能把愛客觀化。
你想,「時間」的彈性非常大。我們經常說「沒時間、沒時間」,但捫心自問,我們是真的沒時間嗎?對愛的人也沒有時間嗎?「麻煩」幾乎也是有無窮的伸縮性的。對於陌生人,正眼看人都嫌麻煩,但對自己心愛的孩子就可以無微不至,所以用這兩樣彈性很大的指標來衡量愛的程度,真是再合適不過了。除此之外,所謂「我為你付出這麼多」、「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誰」,都只是出於責任,而不是出於愛。
不管是父母、另一半還是孩子,我們都可以用「很有時間,不怕麻煩」這個標準來衡量一下,我們到底有多愛身邊的人。
愛好
人為什麼要有愛好?有一個解釋是說,愛好最大的用處,就是你可以透過愛好來培養自制力。比如,你突然愛上了鋼琴。表面上,你在這上面浪費了很多時間和金錢,但是鋼琴會對你形成約束:你要練琴、要專注,要在那個圈子裡往上攀登。
當鋼琴真的成為你的愛好時,你會有一項意外收穫,就是你成了一個有自制力的人,這會幫助你重塑自我,甚至會實實在在地影響你的其他事業。
這個觀點很有意思,而且它也能幫助我們判斷什麼才是一項真的愛好。有人說,我的愛好是電影和音樂,如果你只是沒事找電影看,戴著耳機聽首歌,這不是愛好,這是消遣。
愛好不是你生命之外的東西,而是你費了很大力氣才變成你生命之內的東西;愛好不是一種帶給你很多次愉悅的感受,而是會讓你投入很多次的自我約束。
愛情
生活在亞馬遜流域的印第安人在表達「我愛你」時,是這麼說的:「我被你的存在所感染了,你的一部分在我的身體之內生長和成長。」
這個表達很精準啊!
「愛」不是我對你的狀態,也不是你給我的感覺,而是你的一部分融入了我的體內,我在用自己的生命栽培它。這個意思也暗合了那句著名的詩句:「我愛你,與你無關」,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維持愛情那麼難了,因為你的一部分在我心裡成長的樣子、軌跡與方式,和你真實樣子之間的差距難免越來越大。
其實,什麼東西不是這樣呢?我們在這個世界穿行而過,各種各樣的東西像微生物一樣感染了我們,在我們體內生長。我們無法決定會被什麼感染,但是我們不僅要承擔它最終生長出來的樣貌的全部後果,也要負全部的責任。
愛自己
有一句話這麼說:「你怎麼愛你自己,就是在教別人怎麼愛你。」你整天把自己打理得乾淨俐落,別人才會想方設法誇你好看或者帥氣。你愛讀書、愛思考,別人才會送你書,或者認真對待你的見解。你愛美食,而且有精深的研究,別人才會請你吃美食,送你好食材。
別人愛你的方式,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仔細想想,這其實是個很顛覆的觀點。我們是在父愛、母愛裡成長的,父母之愛的特點是你缺什麼就給你什麼,而我們進入社會之後,情況就變了。在成人世界裡,自己沒有的東西,別人也不會給你,即使環境充滿了善意、資源、工具甚至愛,也是如此。這些東西,其實都只是「自我的放大器」。
所以你看,所謂的缺愛,其實就是我們對自己還不夠好。
安全事故
一位電梯行業的朋友跟我講,所有的電梯事故一定都是人為的責任事故。為什麼?因為電梯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就已經充分考慮到了各種各樣的極端情況,各方面的性能都留出了很大的安全空間,只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執行,是根本不可能發生事故的。他還跟我講了德國人赫伯特.海因里希所提出著名的「海恩法則」——每一起嚴重的飛機事故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300個先兆以及1000個事故隱患。
結論來了:
第一、事故的發生是量的積累結果,絕不可能是突發,也絕不可能僅僅是一、兩個人的責任。
第二,再好的技術,也無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質和責任心。
如果一個社會安全事故頻發,那就是這個社會到了一個特定階段。在這個階段,人的素質跟不上技術發展的速度了。
案例
我們公司的CEO脫不花帶著一群企業家去德國遊學,回來跟我們說,德國商學院的教授真要命,只講理論,不舉例子。在課堂上一股腦兒說了一堆理論,只要你問他能不能舉個例子,他就再重複一遍理論,真的無法理解,德國教授就會告訴你,不能舉例子。
例子都是以偏概全的,每一個商業成功的案例都會忽略,甚至主動掩蓋了一部分的條件,然後再告訴你一個簡單的因果關係結論,這種結論是有害的。
想想也是,在中國的商學院裡,大家最愛聽的就是故事。一個商人可能會說他是多麼的智慧,但不會告訴你他在關鍵時刻走了一次狗屎運;一個企業家可能會吹噓他是怎麼透過改善管理方法大幅提升利潤,但不會告訴你那幾年裡,這個行業的日子其實普遍都好過。
暗能力
社會理論研究著名學者吳伯凡講過一個概念叫「暗能力」,這個概念我越想越有意思。什麼是暗能力?簡單來說就是你做一件事會培養出其他的能力,雖然這些能力眼下不能變現,但是也許未來有一天,你會憑藉這些暗能力找到新的業務和賽道。
個人改行也好,企業轉型也罷,其實不是表面上的「改」和「轉」,而是找了一項新的業務,並實際應用原先就已經具有的暗能力。比如說,阿里巴巴弄了「雙十一」,那就需要應付「雙十一」那天巨大的流量,網絡技術能力因此就變得很強。這是一個暗能力,因為過了這一天就用不太到了。過沒幾年,阿里一想,這個能力我可以對外販售啊,這是一個新業務啊——這就是後來的阿里雲。
「暗能力」這個詞,讓我想到一句話:「所有的奇蹟,其實都早有準備。」
那麼請問,你有什麼「暗能力」呢?
奧卡姆剃刀原理
有一個詞叫奧卡姆剃刀原理——若無必要,勿增實體,白話來說就是能簡單,就千萬別搞複雜。
很多人覺得很困惑,例如一家公司的經營者可能會覺得,不是我想做得複雜,是的確有那麼多事要做,只好多設置崗位和部門,你這個奧卡姆剃刀原理不是廢話嗎?
唉,還真不是廢話,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
增加一個部門或一個崗位的好處是看得見的,因為可以做的事情多了,但壞處是看不見的。比如,新部門會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而做一些沒必要的事,甚至會為了增加自己的存在感而做一些壞事,而這些東西剛開始都是看不見的。雖然每一次增加複雜性看似很必要,但是時間一長,就會損毀系統本身。
為什麼一間公司擴大了規模,效率都會下降?就是這個原因。
奧運會
聽哲學家趙汀陽講課,他說,古希臘人要是看到現代人所舉辦的奧運會,一定會覺得這些人都是怪胎。為什麼呢?因為古希臘人的奧運會只是業餘愛好,沒有職業運動員,比賽項目也都是平時可以運用的技能,比如跑步、標槍。運動員平時都做著有實際意義的工作,比賽只是為了顯示人類的勇氣,要是一個人連續兩次奪得奧運會冠軍,大家都會瞧不起他,因為他肯定是偷偷在家練習了,沒在認真工作,勝負心太重。
現代奧運會比的是人類實際上並不需要的各種指標,而且都變成了專業項目,它不是在表現人的卓越,而是在表現訓練系統的卓越。所以你看,人類剛開始確立一個目標,總是為了服務於人,但是時間一長,就容易變成人服務於這個目標,反過來扭曲人性。
榜樣
什麼是榜樣?做得好、優秀的人就是榜樣嗎?我看到一個有趣的說法,英文中「榜樣」這個詞是role model,直譯就是「角色模型」。
奇怪,這個詞沒有優秀的意思啊?那榜樣到底是什麼呢?
一位女性在某個領域得到傑出成就,成了榜樣,這不一定是說我們都要向他學習——那個領域或許門檻非常高,而是說他開創了一種新的角色模型。以前,人們總以為女性在那個領域做不好,而他的成功打破了舊模型,製造了一個新模型——女性是可以的。所以,他成功的意義不是因為他優秀所以成功那麼簡單,而是告訴所有人,這條路是通的,傳統上認為女性不適合,是毫無道理的規矩、框架。
所以你看,榜樣的意義不是示範了一種成功的方式,而是給了整個世界一種新型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