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
  • 搜尋
  • 收藏
  • 0 購物

SHARE:

  • 會員限定

心境,決定你的處境:46個改變人生困境的選擇題【暢銷十週年紀念版】

NT$300

NT$380

  • 作者
    何權峰
  • ISBN
    9786264020213
  • 上市時間
    2024-08-02
  • 內容介紹
  • 線上試讀
  • 商品規格
  • 書籍目錄
內容介紹 ·Introduction·

★暢銷十週年的成長哲學★

從格局、思路到心境,人生必讀三部曲

跨越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弱點,改變結局的選擇指引之書

讓何權峰醫師指引你走向內在,成就最好版本的自己

人生會遇到的問題,有九成是情緒造成的

生活之所以讓我們感到痛苦,是因為我們想要生命跟眼前有所不同。

情緒並沒有好壞之分,有的只是我們想要的情緒和不想要的情緒。

從我們對情緒反應,可以看見自己的內心世界,一團糟的生活,是由情緒一團亂的人所創造出來的。

駕馭情緒,是打造理想人生的最重要課題

或許這些事件都不是你能選擇,也不是你造成的,但你會有什麼樣的情緒卻是因你的想法而來的。

有你不喜歡的事發生,就觀察你的不喜歡,別被它惹惱。發生令你失望的事,就觀察你的失望,別為它失望。

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

每一種遭遇,每一個問題,都是為了讓你體會自己擁有的能力,體會你能從生活中活出更多的可能。

當情緒出現,可以怎麼做?

每當你經驗到一個負面的情緒,先停下來用一分鐘問自己:

◇我為什麼有這種感覺?

◇是我的何種信念造成?

◇是什麼讓我有這樣信念? 

接下來,試著對這些信念提出質疑:

◇我的想法是唯一一種可能嗎?

◇我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

◇有理由每個人都要跟我想的一樣嗎?

最後問自己:

◇如果沒有這個信念,我的生命會如何?

會有什麼樣的情緒,是因你的想法而來的。如果你意識到這不是你要的選擇,而你也不喜歡這個選擇的結果,要知道,你永遠都有其他選擇。

線上試讀 ·Trial reading·

所有情緒都會隨時間不停變化

若仔細觀察,便會發現,我們的心念隨時都在變化。

比方早上你想去「買雞蛋」,出門時突然想到洗衣機裡的衣服還沒晾,於是又回去晾衣服,接著朋友打電話來約吃飯,於是你想著要穿什麼衣服,這時早已忘了「買雞蛋」。

一個想法出現,在我們的意識中逗留片刻,就會消失不見。

遇到塞車,你可能這樣想:「糟糕,快遲到了。」

當這個想法進入你的意識後,又會有另一個想法進入。「真是急死人,前面車怎麼開這麼慢。」「要是遲到,找什麼理由解釋。」

想法是流動的,它總是來了又去。

前一刻的念頭這一刻已不見,昨天的問題今天已不是問題,回頭看幾天前的煩惱,你可能還會覺得好笑,再過幾天,你可能都忘記它的存在。

所有的情緒,也都會隨著時間不停地起變化,你很難保持歡樂一整個月,也很難持續生氣一整年。

然而,「為什麼苦痛在事後很久都不會消失?為什麼有時候,不愉快的感覺會一直持續下去?」

簡單來說,這些情緒不會消失,是因為我們對念頭緊抓不放。

以前面塞車為例,你不斷去想它,情緒就不斷受它影響,「那傢伙是不是不會開車!」「為什麼一早就這麼倒楣?」結果,你愈想愈氣、愈想愈沮喪。

有念頭並不是問題,若緊抓念頭,認同念頭,這才是問題。

當我們為自己感到難過的時候,會陷入一種自憐的情緒中,認為這個世界是多麼跟我們過不去。然而,如果我們能暫時跳開自己的觀點,想法和情緒立刻有所改變。

試試這個實驗吧:暫時停止閱讀,去想一件你常擔心煩擾的事,想到了嗎?很好,現在你可以自問一個有趣的問題:在你「去想它」之前,這個問題何在呢?只因為你沒有去想,它就不存在。換句話說,即使你真的有煩擾的事,也不必一再去想,明白嗎?

我們可以在非洲草原蹬羚的行為中清楚看到,當豺狼開始追逐牠們時,恐懼驅趕牠們拚命地奔跑,一旦某隻蹬羚被抓住了,其他蹬羚馬上若無其事地開始吃草,彷彿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下回,當情緒激起的時候,想想那些動物,應該會很有幫助。

深呼吸一口氣,聆聽遠處的鳥鳴,看著湛藍清澈的天空,浮著一朵孤獨的浮雲,緩緩飄過天際,那些不愉快的事在這一刻不都隨風而逝了嗎?

◆認清「想法只是想法」

「為何你要反覆思索?為什麼你老是抓著那些讓自己變更糟的想法?」

當我問那些反覆思索的人為何要這樣做時,答案很簡單:他們相信這麼做可以幫助自己克服痛苦與憂鬱。

人們以為透過這種方式可以找到問題的解決之道,然而研究結果卻顯示恰巧相反。

原因是:當你陷入困局時,情緒會低落,低落的心情就會引發負面的想法,因而看到的都只會是否定、消極的。就像輪子陷於泥沼,愈去踩油門,車輪就陷得愈深。

那該怎麼辦?首先要認清「想法只是想法」。

當你學會不去相信情緒低落時的想法後,才能脫離低潮;你學會不加理會,你的消沉感才會消失不見。

一切情緒都與自己過去的經驗有關

看著一棵大樹而沒有任何情緒,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可是看著一個朋友、一個傷害過你、欺騙你的人,而不帶任何情緒,就很難做到了。

比方說,你和朋友約好一起吃飯,而屆時她卻沒有出現。如果你了解這位朋友是個守時的人,你可能會開始擔心她的安危。但假使你等的是一位不太守時而又做事馬虎的朋友,你光火的機會可就大了。

我認識一位太太,每回只要看到與她那暴力傾向的前夫神似的男人,就會驚慌失措。

另有一位學生,他說:「每逢有人對我繃著臉,我的腦海便立即飛掠過父親兇惡的臉孔。」所以他非常厭惡有人對他繃著臉。

每一樁生命的經驗都會在我們心裡烙印下痕跡。

一個曾被狗咬過的人,只要一看到狗走過來就會緊張害怕;一個孤獨或常被忽略的孩子,當被人忽略了,自然會感到沮喪。

如果你在充滿責難、貶損、嘲笑的家庭長大,那麼現在你很可能也成了同一種人—不是變得特別愛挑毛病,就是對別人的評論總是反應過度。

有位女孩從小就被兄長罵「豬頭」、「白痴」、「垃圾」這類的話,即使犯了點小錯,也常被批評得一無是處。

多年下來,女孩漸漸變得對別人所說的話非常敏感,即使只是別人善意的批評,也能讓她陷入失落的谷底。

有句話說得好:「痛苦的記憶如同魔鬼氈,愉快的回憶好比不沾鍋!」人們從受傷恐懼的經驗根扎得很深,尤其是早期的經歷,產生的影響最強。傷痛的記憶與情感存在一套相互連結的神經網中,如同複雜的蜘蛛網,牽動一絲線就足以撼動整個蛛網。往往只要一點小事,就會觸動傷心的回憶。

曾獲得諾貝爾獎的俄國生理學家巴洛夫︵Pavlov︶,最有名的是他對狗的研究。每當他餵狗吃飯時,他會先搖鈴。到最後每當狗一聽到鈴聲,牠們就會開始「流口水」,即使牠們並未看到食物。

我們的情緒反應就像巴洛夫的鈴聲一樣,一旦記憶的「鈴聲」響起—當有人瞄了你一眼或說了某個字眼時:當有人面無表情或沒回你電話時;或當你的老闆請你到他的辦公室;或是你的伴侶以某種語調跟你說話……。當外在發生類似的事件,就會喚起失控受挫的記憶。

許多人與伴侶爭吵時,衝突很快升高並惡化,即是觸動了過去的某個情境,以致一發不可收拾。

經常,我們會對某些人或某些事感到不滿,甚至大冒無名火,其實我們是和自己的過去「過不去」。反之,別人對我們的反應也是一樣,他們很可能也攜帶著許多過往的傷痛。

當你了解到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過去,你是否能有更大的包容去接納別人?是否能諒解別人所犯的錯誤?

當你了解自己也可能是過去的受害者,是否能較心平氣和的看待自己的挫折失意?能否讓自己不再受過去的傷痛所左右?

◆別成了過往記憶的奴隸

要如何分辨影響情緒的事件,是現在發生的,還是以前留下來的?

我們可藉由靜觀來自我檢視。

如果當我們不明所以地小題大作、反應過度,或某事讓痛苦持續很久,問問自己:你目前的感受是否讓你想起以前曾在「何時」、「何處」、「與誰」有過類似的感覺?

有人對你發無名火時,多半也是曾在哪裡受到打擊或傷害。

試著瞭解你厭惡的那個人,不管是自私、是冷漠、是無情,不管你厭惡的是什麼,請先了解他的成長背景,了解他的恐懼,慢慢你將發現:那些不懂得愛的人,也是欠缺被愛的人。

情緒會隨著想法、認知而改變

有句禪語是這麼說的:「美女在情人眼中是愉悅,在和尚眼中是雜念,在蚊子眼中,則只不過是一頓饗宴罷了。」

這句話言簡意賅:事物在眼中的樣貌,會因為想法、認知而不同。比方:下雪,對某些人而言,代表著冬天的樂趣:滑雪和雪人,是值得歡慶的。然而,對另一些人而言,下雪則代表災難:天氣酷寒、汽車熄火、打滑翻車等等。

再如,遇到蛇對許多人來說,會認為是件倒楣的事,甚至被嚇得半死,可是對一個喜歡蛇或專門捕蛇的人來說,那可是件幸運的事。若是遇上了印度教的虔誠信徒,可能還會將蛇視為神的化身,下跪膜拜呢!

外在事件本身並不必然決定了我們會產生怎樣的情緒,反而是我們如何詮釋事件,才是關鍵所在。

曾讀到一則案例:有個年輕人失戀了,一直無法接受打擊,情緒低落。於是,他找到了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告訴他,其實他的處境並沒那麼糟,只是他把自己想得太糟了。

心理醫生問他:「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園的長凳上休息,把你最心愛的一本書放在長凳上,這時候走來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把你的書壓壞了。你會怎麼樣?」

「我一定很氣,他怎麼可以隨便損壞別人的東西呢!」年輕人說。

「那我現在告訴你,他是個盲人,你又會怎麼想呢?」心理醫生接著問。

「哦—原來是個盲人。」年輕人摸摸頭,想了一下,接著說,「謝天謝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書,要是油漆、或是什麼尖銳的東西,他就慘了!」

「那你還會對他憤怒嗎?」心理醫生問。

「當然不會,他是不小心才壓壞的嘛。我甚至有些同情他。」

心理醫生會心一笑:「同樣的一件事情—他壓壞了你的書,但是前後你的情緒反應卻截然不同。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可能是因為我對事情的看法不同吧!」

「沒錯,對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緒。很顯然,讓我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選擇的解釋。」

世界就像一部默片,每個人各自寫下自己的旁白。有人指責你,你覺得很生氣,那是你的想法,換個解釋:「他是在教導我,他很關心我,在乎我。」也許你會反過來感激那人,對嗎?

以前開車出門,都會盡可能找離目的地最近的地方停車,為此還常在路上繞圈子而懊惱,後來我把「多走路」轉念為「多運動」,也就再沒停車的困擾。

人生際遇的好壞不是來自發生在我們身上的那些事,而是我們用什麼角度來看待。

不快樂的情緒未必來自不快樂的事情。對一些憂鬱、容易陷入情緒漩渦的人而言,並不一定要遭遇重大的創傷失落事件,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日常煩擾,都可能令人跌入憂鬱深淵,或持續處在不快樂的狀態。

而不快樂的事情也未必會帶來不快樂的情緒。

前陣子,一位朋友陪伴他十五年的愛犬死了。他說:過去這幾個月來,牠越來越受痛苦的折磨,到最後幾天,牠完全沒有進食,甚至站不起來。牠的死讓我很不捨,但也覺得很高興——牠再也不會受苦了。

你能區分其中的不同嗎?每當有任何不愉快的情緒產生,首先,意識到此刻你正被情緒控制,而不是事情讓你不愉快。也就是說,把不快樂的情緒和不快樂的事情分開看,而不是傻傻地把它們當成一回事。

◆此刻的想法,決定你此刻的心情

想像下面的情境:

你正沿著一條街道走,你看到街道的對面有一個認識的人,你微笑並且揮手,那個人沒有任何反應,就這樣走了。

這讓你有什麼感覺?你心中出現了哪些想法?

也許你覺得事實很明顯,但如果把這場景拿去問其他人,看看是否得到一堆不一樣的看法。

當你的想法不同,感覺是否不同?

情緒背後都有支持它的信念

我們常常聽到「往好的想」這句話。但實際上,人的念頭並不是那麼容易轉變的。不能輕易改變的原因,來自於有些念頭與情緒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受到情緒包覆的念頭深植在內心許久,我們就會從內心相信它是真實的,一個所謂的信念就此形成。像是:「事情做不好,我是失敗者」、「別人都吃定我」、「我沒有人愛」等。

很多思想之所以會落入一定型態,都是因為你被自己的信念所捆綁,以致看不到更大畫面。

人為什麼為小事感到挫折?因為我們不把這些事情看作是小事,而把那個失誤的一球、一分、一件事,視為失敗者的證明。

人為什麼爭吵?因為雙方都堅持己見。

為什麼堅持己見?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

為什麼認為自己是對的?因為我們對這些信念早已深信多年,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很少質疑它們,甚至會不斷去證實這些信念的行為和事件。

比方,你認為:「我太胖才會沒有人愛。」那麼,你的一舉一動都會散發出這種不安全感。而當其他人遠離你時,遭到拒絕的感受又回過頭來證實你的想法。

假如你認為:「別人老是吃定我。」你很可能會先出現防禦性的舉動。而當其他人反擊時,你就會覺得先前的預測果然是對的。

仔細觀察便不難發現,每當你產生情緒反應時,往往就在按照某種信念而產生反應。即使是與人爭論,也是奠基於這信念之上。

當然,愈堅持自己的信念,就愈會跟人起衝突,也愈會變得沒有彈性,自我設限,甚至不可理喻。

賽斯說:「除非你知道你的信念,否則你不會了解你的情緒。」

試著跟隨自己的情緒,你會找到其背後的信念。

以「事情做不好,我是失敗的人」為例,這個信念令你產生一種感覺,然後你接受了這個感覺。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這個信念,你就不會有這個感覺。

如果你能在這些情緒生起時,把它分解開來,知道哪一部分是信念,哪一部分是情緒的話,你就會比較容易釋懷,被情緒牽動的折磨也會大大減少。

其次,你要檢視自己的信念:「實際嗎?合理嗎?」

從實際的角度來看:你想要完成某件事,並不代表你一定能如願,或期望一定要被滿足不可,對嗎?

再從邏輯的角度來看,事情絕對不是:你得不到,就會是一個無能的人;別人不愛你,就表示你是沒價值的人;你沒做好某事,就表示你是失敗

的人。

面對其他的信念也一樣,你可以從更寬廣的角度來探究,想想看:「這個信念對我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生命有什麼影響?」答案可能是:始終處於緊張的狀態,動不動就發怒或者經常跟人起衝突等,這些信念甚至讓我們無法愛人與被愛,也難以融入生活。

既然如此,你還要如此堅持嗎?

◆檢視你的信念

每當你經驗到一個負面的情緒,先停下來用一分鐘檢視支持這個情緒的信念。

問自己:「我為什麼有這種感覺?是我的何種信念造成?是什麼讓我有這樣信念?」

接下來,不妨試試對這些信念提出質疑:

「你的想法是唯一一種可能嗎?」

「我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

「有理由每個人都要跟我想的一樣嗎?」

最後問自己:「如果沒有這個信念,我的生命會如何?」

一旦你能放下,負面情緒也隨之消逝。

商品規格 ·Specification·

尺寸(公分)14.8 x 21cm

開本 25

頁數 240

書籍目錄 ·Book Catalogue·

新版序

前言

Part 1 情緒的五個基本特性

所有情緒都會隨時間不停變化

一切情緒都與自己過去的經驗有關

情緒會隨著想法、認知而改變

情緒背後都有支持它的信念

情緒反應讓我們看見自己的內心世界

Part 2 情緒管理三步驟

第一步,觀察我現在有什麼思想或情緒

第二步,把「我」跟「我的思想及情感」分開來看

第三步,直接體驗,全然接納

Part 3 三個問題,翻轉情緒

問題1 引發我產生這個情緒的原因是真的嗎?

問題2 這個情緒,是我自己選擇的嗎?

問題3 我要讓這情緒影響多久?

Part 4 看懂情緒傳遞的訊息

事實就是這樣

生命的真相是不圓滿

如實接受,然後隨遇而安

一切都是為了學習

信任上天的安排

堅持下去,相信希望

你有快樂的自主權

只有你可以令自己惱怒

雖不如意也快樂

多留意美好事物

你關注什麼,就吸引什麼

平靜的心靈

放下完美,人生更美

接受自己,接納別人

讓別人做他們自己

多愛自己一點

這個人是我的鏡子

陰影,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照亮它們

誠實接受自己的情緒

說出心中的感受

只要回到愛,正面的情緒就會自動顯現

觀看你的思想

快樂,就不要想太多

Part 5 讓自己好起來的情緒處方箋

憂慮的時候,列一張憂慮清單

憤怒的時候,先問三個問題

懷恨的時候,寫下這件事對你後來的幫助

挫折失望的時候,拉長時間看

放不下的時候,扛著背包走

感情失和的時候,把對方當陌生人

當寂寞的時候,主動伸出友誼的手

煩亂的時候,緩慢規律的呼吸

患得患失的時候,學習無求無我

懊悔的時候,首先要「問對問題」

抱怨不滿的時候,去想想更慘的人

情緒低落的時候,轉移你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