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會計雖有多種樣貌,但原型只有一個
◎什麼是會計?
吳正勳,是一名四十多歲的一家之主,也是任職已邁入第十年的會計師,靠會計養家活口的他,一直以來都會被問相同的問題。
「到底什麼是會計?」
這是最常被問又最難回答的問題。而且只要稍微觀察市面上的書籍,就會發現會計的種類還真的很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成本與管理會計、稅務會計、政府會計等等。本來就已經覺得會計很難了,這樣看起來要學的東西好像很多而可能會讓人卻步。不過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反正都是在名為會計的框架裡,各種類的會計並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只是名字稍微不同的會計們聚在一起罷了。
首先,我們需要先探討什麼是會計。會計的正式定義如下:為提供與某特定經濟實體有利害關係的人有用的財務資訊,使其能做出合理的經濟決策,所需要的一系列過程或體系。
我們會說,會計是認列、記錄、整理、報告、分析並解釋交易的過程。總的來說,我們可以將會計理解成「為了編製資料給對公司抱有極大興趣的人,而將與公司有關的各種數字整理得更易於閱讀(包含認列、彙總、分類、計算,並解釋分析數字的涵義)。」
◎可是,為什麼會計的種類這麼多?
與公司有關連的人真的很多。投資公司的股東、借錢給公司的債權人、營運公司的經營者和公司職員、要向公司徵收稅金的政府等等,全部都是公司的利害關係者。但各利害關係者感興趣的領域皆不相同,要配合所有人的喜好實在是很不容易。因此公司乾脆決定根據不同的需求來整理數字,會計才會有這麼多的名字。
會計可以分成兩大類,一個是為了債權人及投資人等外部利害關係者而存在的財務會計,另一個是為了公司內部管理階層而存在的管理會計。
.財務會計──為了外部使用者而存在的會計
財務會計是為了編製財務報表而存在的會計。在這裡,我們先將財務報表理解為「把與公司相關的各種數字整理好後所做的報告」。
財務報表會提供公司的債權人、股東、政府、經營團隊、公司職員等重要的資訊。由於外部利害關係者難以取得公司的內部資訊,難免會發生資訊不平等的問題,因此公司必須要盡可能客觀且公正地編製財務報表。這時,為了讓所有公司都能夠客觀公正地處理會計而被提出來的準則,就是會計準則。財務報表須根據會計準則編製,而且超過一定規模的公司,需要接受外部審計人員的查核。我們可以將財務會計理解成:平時一提到「會計」就會浮現在腦海裡的會計。
.管理會計──為了內部使用者而存在的會計
管理會計顧名思義就是為了管理而存在的會計,換句話說,是為了幫助經營團隊做出決策,而提供有用資訊的會計。由於管理會計只用於公司內部,因此並沒有原則或規定,各公司、部門根據其特性建立一套內部準則,並遵循這套準則即可。管理會計既不需要公開給外部人士,也不需要接受審計。估計成本、樹立計畫、績效評價、收支平衡分析等皆在管理會計範疇內。
.成本會計──輔助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會計
成本會計是指計算產品成本的會計。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既是輔助財務會計,又兼管理會計的一部分。財務會計中使用的庫存成本、營業成本等關於成本的資訊,全都是透過成本會計計算而得。因此,我們才會說成本會計與財務會計有密切的關係。
成本會計算出來的資訊,是用於估計成本、樹立計畫、評價績效等管理會計的基本資料。我們要先知道成本有多少,才能適度加上利潤,訂定銷售價格。知道了成本,才能知道損益為多少、做績效評價。因此,我們又可以將成本會計視作管理會計的一部分。也正是因為這樣,大部分關於管理會計、成本會計、成本與管理會計的書所探討的主題都很類似。
.稅務會計──為了計算營利事業所得稅或所得稅而存在的會計
公司繳納所得稅時,如果能直接使用財務報表,無論是公司或國稅局都能省事。不過為了達到政策性目的,稅法會提供納稅人各種優惠獎勵並訂定規則。因此,稅務會計的記錄方法當然就與財務會計不同了。為了計算稅金,我們需要另外加總、計算數字,這時誕生的正是稅務會計。
.政府會計──政府使用的會計
政府會課稅,並將稅金用在各種政策上。有了金錢的流動,當然就會需要能夠整理並報告關於這些錢的會計。
只不過,如果政府和以獲利為目的的公司一樣,直接使用財務會計,這是有失偏頗的。政府的收益來源是向國民徵收的稅金,當然就不能像公司一樣,為了獲利而提高稅額或減少政府支出。因此,政府需要一套政府專用的會計,而這就是政府會計。我們可以將政府會計理解成:政府為了整理並報告在管理國家財政時產生的數字而使用的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