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聰明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早上起來打開社群軟體,有個學員給我留言,大意是說,自己焦慮了,因為幾個和她同時學習寫作的同學,已經開寫作培訓班了,聽說當月收入就超過六位數人民幣了。
我問她,人家賺六位數和你有什麼關係?你的目標是堅持每天寫五百字,三年內出一本自己的書啊,難道你也想去開寫作培訓班嗎?
她沉默了一陣子,承認說自己看到別人有了成績,浮躁了。
其實,我非常理解她的心情。
在這個機器人都能寫文章的時代,似乎人人都無法避免會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打開社群軟體,洗版的都是月入十萬人民幣、一百萬人民幣的勵志文章,幾乎人人都很聰明,都能透過「一夜暴富」來實現財富獲得。
但事實是,一旦一個人的心態變得浮躁,即使再聰明,自然無法靜心思考,行動力也會減弱,就會失去腳踏實地努力的動力,再美的夢想都只能是白日夢。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曾經歷了公司的高速發展,公司在全中國各地開設分公司,各地都需要總部派人去支援,而要成為一個中國市場的負責人,顯然我的經驗和閱歷是無法支撐那個局面的。加上有很多職場上的「明爭暗鬥」,我開始變得浮躁,整夜整夜睡不著覺,每天到公司後,面對一堆的事情,總是無法進入狀態。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主管對我越來越不滿意,後來我被派去負責中國西南市場,在成都待了大半年。
當我拖著行李箱走出成都的機場,內心忽然沒有那麼焦慮了。
我反而能夠一步一步藉由各種學習迅速補足自己的短處,各項工作也安排得井然有序,雖然人在成都,但卻逐漸對全中國的業務都瞭若指掌,也給予了各個團隊應有的支援。
現在回憶起來,當一個人心煩意亂的時候,連正常水準都很難發揮,更別提成長和進步了,自然也是做不好事情的。
遺憾的是,現在的聰明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大家太喜歡走捷徑,圖快速,而不願意靜下心來做好一件事情。
隨著短影片的崛起,有一個叫李子柒的農村女孩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這個女孩在沒有專業團隊的支持下,僅憑一人之力拍出來的古風美食影片,為無數人的心靈帶來了慰藉。
二○一六年末,短影片《自製蘭州拉麵》在網路上發表之後,單支影片播放量基本都穩定在五百萬次以上,到了二○一七年四月,一支《秋千》短影片又為其帶來近一千萬次的播放量。
而今,她被稱為是短影片領域內的一匹黑馬,單支影片的網路播放量達一千三百萬次以上,微博話題的閱讀量過億。
看了她的成長故事,我才明白,真正的聰明人,從來不是那些想要走捷徑的人,而是認真一步一步做好當下的人。
她十四歲就輟學外出打工,當過服務生,做過夜店DJ,睡過公園椅子,據說最窮的時候,連續啃過兩個月的饅頭。
在外奮鬥八年後,因奶奶生了一場重病,她毅然拋卻城市繁華回到農村盡孝。
她先是用在城市打工存下的錢開了家網路商店,為了提高網路商店的知名度,她學會了拍短影片。隨著追蹤的人越來越多,她開始拍自己做飯的影片,逐漸打造了一個「古風」形象。
她沒有為了博取流量搞怪扮醜,而是用心慢慢打造自己的每一個影片。
李子柒的成名作是《自製蘭州拉麵》,為了拍攝這個節目,她親自去拜了一個大師學習,磨練了很長時間才學會拉麵的工藝和精華。
在拍攝過程中,為了達到想要的效果,她一遍遍揉了二十多次麵。被她拍廢的麵團,她奶奶做成饢吃了半個月。
在接受採訪時她說,在內容製作上她並沒有刻意地去追求企劃,只是想展示她從小到大最熟悉不過的物品,自然地在對應的時間點,做些對應的事情。
也就是說,她不會為了更快出名而去費盡心思的企劃選題,她寧願慢一點來。
從她的身上,你感受不到任何的焦慮不安;從她身上,你看到的是循規蹈矩。正是這種不驕不躁,讓我從李子柒的身上,感受到了熱愛、努力、堅持。
所以,在短短四、五年時間,她從一個普通人,成長為被許多媒體稱之為中華傳統文化當之無愧的傳承者。
據說最近她收到了馬來西亞王宮的邀請,真正做到中國傳統文化出海。
用努力換取成長,用雙腳丈量夢想,用辛苦付出澆灌收穫,李子柒看起來很笨,其實她才是聰明人。
有人說,無論你多麼聰明,你也永遠無法逾越努力拚搏的過程。這話我很認同,尤其是在如今這個資訊化時代,我們更應該去除焦躁,靜心做事。
因為真正透過所謂「投機取巧」成功的人,背後都是默默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如果你一味做著一夜暴富夢,很容易被陷到坑裡。
總想著一次賺快錢或者一步到位,人就會變得焦慮,反而很難出成績。
我剛開始寫自媒體文章時,也有過焦慮,眼看著身邊一起學習的人,寫出的文章點閱量都超過了十萬次,有人剛寫了一篇文章就被出版社邀請出書了,我卻依然默默無名。
那陣子我瘋狂寫稿、投稿,結局是幾乎全部被退稿了。
有個文友看了我的文章,私訊問我是不是最近心情不好?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其實我的焦慮,都已經透過文字傳遞出去了,又怎麼能打動編輯和讀者呢?
也是從那一刻開始,我就堅持踐行文如其人,我不再焦慮自己的文章是不是能有「十萬以上點閱」,也不再羨慕出書的人,而是用心磨練自己的每一篇文章,努力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
神奇的是,當我不再焦慮時,我很快就在網路上寫了一篇稍微爆紅的文章,繼而被一些編輯主動約稿。
有人說,這個時代就是容易讓人浮躁,環境對人多少是有影響的,這點我承認。
如今投機取巧的門檻降低了,看起來聰明人越來越多,隨處可見「加速」「快速」這樣的詞語,好像慢了一點,就會被淘汰。
其實,一心想圖快並不是聰明的做法,真正的聰明人,是像李子柒那樣,專注於一件事情,精心磨練,機會自然會主動找到她。
所以說,現在的社會,聰明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真正大智慧的人,往往都很笨拙
有位前輩告訴我說,你能看到的「成功」,其實都只是一種結果和表象,每一種成功的背後,必定都有一種「笨功夫」在支持。
這些年一路走來,越發感覺這句話說得有道理。
正所謂「傻人有傻福」,真正大智慧的人從不喜歡取巧的東西,也不相信什麼四兩撥千斤,反而靠的是笨功夫,凡事喜歡下笨功夫去做。
曾國藩就是一個愛用「笨」方法的人。
小時候,父親要求他讀書的時候,如果上一句讀不懂,不能讀下一句;如果這本書讀不完,不能讀下一本;如果一天的任務沒有完成,不許睡覺。
他從來沒有走過捷徑,嚴格按照父親的要求,一條路走到底。
正是這種看似「笨拙」的學習方法,培養出了他超乎常人的勤奮、吃苦、踏實精神,這才打好了基礎,為他以後開外掛的人生之路種下了因。
後來,他帶領湘軍打敗了驍勇善戰的太平軍,用的也是最笨的辦法。
他在帶領湘軍之前,並沒有多少帶兵打仗的經驗,也不懂什麼用兵之道。之所以能贏,其實就六個字──結硬寨,打呆仗。
曾國藩從來不與敵軍硬碰硬地短兵相接,即使在勝算很大的情況下也從不主動發動攻擊,而是每到一個地方就在城外紮營,然後挖戰壕、築高牆,把進攻變成防守,先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
而且,只要一有時間,曾國藩就帶領湘軍不停地挖溝,一道又一道,直到讓這個城市彈盡糧絕之後,再輕鬆克之。
曾國藩就是這樣,一座城接著一座城,一點一點地挖溝,一步步地往前,把太平天國給滅了。
《史記》記載:孔子在年輕之時曾向老子請教過做人的道理。
老子曰:「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大意是說,一個頭腦精明的商人會把貨物密藏不讓別人看見,雖然富有,卻像什麼也沒有;一個品德高尚的君子,往往像個愚鈍的人一樣,毫不外露。
的確,仔細想想就不難發現,那些真正擁有大智慧的人,往往看上去都很笨拙,不懂取巧,遇到問題只知硬鑽過去,因此也不留死角。
相反,那些有小聰明的人,不願下苦功,遇到困難要麼放棄、要麼繞著走,反而基礎打得不牢固。
所以,「笨拙」看起來是慢,其實卻是最快,是一種極「聰明」的做法;因為不懂取巧,所以不留遺弊,不會出錯,勝過一切機巧。
當然,那些所謂懂得取巧的聰明人,是比較容易得到外界的讚譽和追捧,也很容易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就好像方仲永的故事,他有天賦,他的父親認為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念書。
短期內看似走了捷徑,最終卻讓他變成了一個普通人。
身邊這樣耍小聰明反而被聰明誤的故事也有很多。
有個叫濤的男孩子,非常聰明,很善於察言觀色,大學畢業就到一個大公司做了銷售業務,直屬上司是個女主管,他很快就博得了主管的青睞。
別的業務員都自己找客戶,電話行銷、陌生拜訪,他成天圍著女主管,主管就會分配一些老客戶資源給他。
這樣就算他不那麼辛苦地跑業務,每個月也有不錯的業績獎金可拿。
後來那個女主管因為工作出了問題被辭退,新來的主管根本不吃他那一套,嚴格考核銷售人員的業績,他一個月後就被淘汰了。
因為沒有扎實的銷售基本功,他幾乎都不知道如何去尋找客戶,自然無法有業績了。
他自以為靠討好主管可以不用那麼辛苦,結局是直接被淘汰。
其實,我們也經常會遇到一些類似的聰明人,他們似乎總能發現一些小竅門,也能用一些手段繞過各種規則,並且輕而易舉地獲得一些小成就。
可是,也正是因為他們過於算計,喜歡耍小聰明,往往很難有大成就。
在我看來,和笨人比較起來,聰明人要成功,反而更要加倍努力,更要下笨功夫,因為稍有不慎,就可能會步了方仲永的後塵。
耍點小聰明固然短期內能比別人走得更快,但實際上,其基礎與心態必然不穩,能力也沒有提升,最後只能限制自己未來的發展,淪為平庸者。
古話說:「以天下之至拙,應天下之至巧」,生活中,與其讓自己未來的路更難走,還不如下點笨拙的功夫,一步一個腳印,將自己的基礎打穩,為未來創造更大的成長空間。
就說小米公司吧,很多人以為小米的成功是因為雷軍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其實卻不是如此。
在小米成立之前,雷軍就已經做了三年的MIMU系統。
剛開始,雷軍是一個既沒有客戶,也沒有用戶的「光桿司令」。後來他建立了一個網站,在裡面聊天、發評論、發貼文,以此和其他人成為朋友,然後將他們拉到MIMU論壇裡面。
他在很多城市建立MIMU同好會,一起聊一聊喜歡的數位產品,在這個過程中,他收集到了用戶的具體需求。比如有人說,現在的手機通話久了經常發熱,有些想要的功能無法實現,然後MIMU就實現了這樣的功能,可以讓用戶下載使用。
這種事情,雷軍做了三年,並且在中國各地建立了同好會,聚集了百萬忠實的會員。
今天我們看見小米多麼風光,其實背後不知道埋頭苦幹了多少個日日夜夜。
所以,那些真正的聰明人,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們不是一味浮躁地選擇走捷徑、處心積慮地玩心機,而是選擇沉潛下來,勤勤勉勉地學習,以「笨拙」的方法,應對一切機巧。
如今這個時代,從表面上看,好像大部分成功的人都在彎道超越,於是很多人總想獲得一切成功的捷徑。
其實,世間根本就沒有一夜暴富的美夢,成功的背後,都是「一番寒徹骨」的苦功。
有句話說,「小聰明撐不起大智慧,小算計也稱不上精明」,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在世人眼中都是一個笨人。
中國作家劉震雲說過:「我們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因為中國聰明的人太多了,越聰明的人,越應該有一種踏實和實幹的精神。」
國學大師錢穆也曾說過:「古往今來有大成就者,訣竅無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勁。」
胡適也說:「這個世界聰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數人。」
所以,做人做事不能盡耍小聰明,要懂得踏踏實實的道理,投機取巧是不會長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