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介紹
- 線上試讀
- 商品規格
- 書籍目錄
資深心理諮詢師、心理學暢銷作家溫暖之作
破萬讀者好評推薦!
我們不懂自己,所以痛苦難以改變,
我們不懂他人,想和諧相處也力不從心……
獻給時常因為不被認同、不被理解而情緒低落、焦慮、無助的你
傾聽自己內心真實的答案,聆聽他人內心的聲音
學習關於愛的正確方式,讓你走出痛苦,走出迷茫,走出寂寞!
朋友突然與你疏遠、家人不認同你的想法、孩子莫名其妙對你生悶氣甚至哭鬧……
你希望有個人可以陪伴你、幫助你、保護你度過一切低潮與傷痛,
其實你應該做的是──
✓理解他人:原來他是這樣想
那些在意他人、看不慣別人、閒言閒語的人,因為他們無法證明自己的好,
只好透過別人的不好來讓自己感覺良好,而不是你不夠好。
✓告訴自己:我就是最好的
一個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拚命想成為別人,卻不願做自己。
或許你有很多不好,但這並不影響你可以活得很好,
命運已經安排了一個足夠好的自己給你,那個否定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你應該接納自己、欣賞自己、豐富自己,因為你本來就很好。
✓理解你所愛的人:這是我們的愛
一個真正懂得愛的人,必然會懂得理解和尊重別人。
不強迫子女去上才藝班,而是陪伴他們撫摸花草、親近泥土。
因為洗碗問題吵架時,理解對方其實是希望你能夠陪伴他,為彼此付出。
健康和諧的家人關係,是用愛在交流、傾聽以及說服。
這本書寫給在迷茫之中追尋自我、希望能夠理解所愛之人一切行為的你,
心理諮詢師用你我身邊的日常小故事,用溫暖細膩的筆觸告訴你──
先懂得愛自己,才知道怎麼愛別人。
▍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 愛自己就是放過自己,不去跟自己較真。
◆ 你的不好並不會抹掉你的好,你的不好也並不影響你的好。
◆ 你一直都是被認可的,一直都是被愛的。那個否定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應該與不應該的,想要什麼而不去追求才是最不應該的。
◆ 你才是最可能懂你自己的人,你才是那個「你若懂我,該有多好」的人,你才是最瞭解自己心底想法、最
知道自己心底真實秘密,最不會欺騙、背叛和離開自己的人。
▍如何察覺他人內心的想法……
◆ 一個有修養的人不會有這麼多的看不慣,是因為他懂得尊重他人和自己的不同。
◆ 別人怎麼做是別人的事,你可以去呼籲,卻不必用情緒在觀點上強迫他人。
◆ 一個內心充滿愛的人,必然會帶著愛去理解和尊重別人,而不是情緒氾濫。
◆ 一切以「關懷」為目的的關懷,都不是真正的關懷。正如當你為了幫助別人而幫助別人的時候,都不是真
正的幫助,那都是自己的需要。
◆ 健康的夫妻關係,則是他們能帶著愛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帶著情緒發洩到對方身上。
▍名人溫暖推薦
諮商心理師|黃之盈
諮商心理師、人際溝通講師、伴侶諮商、約會教練|瑪那熊
▍讀者真心推薦
◆ 必須隆重推薦一下這本書。書中作者經常以自己為案例,帶領讀者體驗他的心路歷程,又第一人稱的寫法,
更容易共鳴,值得反覆閱讀,仔細品味。──當當網讀者
◆ 「愛」這個字有時過於沉重,而我懂你、理解你,更容易讓人去接納。──宇宙無敵小彤彤 ◆ 對於戀人、朋友、家人,懂得自愛才能愛他,要讀懂自己、發現自己,覺察內在,是一本很好的心靈讀本。
──當當網讀者
◆ 非常喜歡叢非從的文字,到底是怎樣的男心理諮詢師才能寫出如此洞悉人心的文字呢?叢非從說,遇到一
個什麼樣的人和做一個什麼樣的人都很重要。懂得就是發現愛的過程,他人也有能力局限,他人也有視野局
限,他人給的或許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你撥開層層防禦後,你會赤裸裸地看見裡面躺著愛。──小朱古力豆
我若懂你,該有多好
1
我訪談過很多案例,其中比較普遍的一種關係,對他們來說痛苦就是「對方不理解我」,於是他們感覺到委屈、憤怒。
也有些人渴望遇到一個能懂得自己的人,他們的想法是:我不希望對方有房、有車,我只希望能遇到一個懂我的人,彷彿懂比房車更簡單似的。
我看過一篇很美的文章叫做《你若懂我,該有多好》,其中寫到:
每個人都有一個死角,自己走不出來,別人也闖不進去。
我把最深沉的祕密放在那裡。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好像別人不懂自己是個錯誤一樣,要到「我不怪你」的地步。
這篇文章當時非常流行,因為它寫出了很多人內心真實的需求──你若懂我,該有多好。
被懂得,那是很多人內心深處的期待。那感覺像是我把自己塵封在一個無人問津的角落裡,我期待有個人可以悄悄把它打開,期待有人可以透過我無所謂的外在,看到我內心柔軟的自我。
不必去言語,他可以知道,並照顧到我。那是一份多麼美麗的期待,如若這個世界上能有這樣一個人,定是知己或戀人,那便是「士為知己者死」,為他付出再多也願意。
有的人對被懂的渴望,要比對童話的渴望都強,也比對童話的渴望更嚴重。童話我們還知道是個幻想,被懂得這種感覺,他們卻總感覺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能做到一樣。
2
被懂得固然美好,那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美好呢?為什麼有的人這麼需要被懂得呢?
因為別人的懂,可以讓我活得更簡單—如果他懂了,我就不用思考如何表達了;如果他懂了,他就能時時刻刻陪伴我了;如果他懂我了,他就能幫我解決困難了。如果他能懂我,我只需要像嬰兒一樣,咿咿呀呀地張嘴,就可以得到一切滿足,就不必覺得那麼累了。
人類不停地提升科技,智慧AI成為流行,讓科技代替人思考,就是為了讓人活得更輕鬆。
被懂,就是這樣一種省力的方式。
那為什麼要省力呢?因為一個人太難了,太苦了。苦和孤獨才需要別人懂,因為難懂。快樂幾乎不太需要別人懂,這個太好懂了,幾乎不用提出需求來,即使不懂也沒什麼關係。
被懂得,是人潛意識裡想要逃避生活之苦的一種方式。
生活越是苦,越是渴望有人懂得,渴望想要有個人可以帶領我、陪伴我、保護我、幫助我,讓我可以重新像個嬰兒一樣生活。
被懂的感覺,就是被寵成孩子的感覺。
嬰兒是最渴望媽媽能懂的,因為嬰兒的生活是最無力的。他什麼都不行,生活裡有太半需要依靠媽媽。嬰兒無法言語,只能透過媽媽天生的敏感度和默契來發現,能夠懂得,並無條件地滿足他們。
這種感覺是如此之美好,以至於我們潛意識裡,一生都想過這樣的生活。
被懂,只是你內心的匱乏,期待有個人把你當成世界中心的匱乏。
3
然而被懂依然是很難的。「有個人能懂我」只是個美好的泡沬,原因有:
懂另外一個人會消耗自己
對媽媽來說,她要懂得嬰兒的代價並不小:媽媽要給予嬰兒高度關注,要放下自己的事業、家務,把嬰兒放在重要位置上,要很有耐性的去猜、學習、請教有經驗的人。
懂的前提就是,以對方為中心,非常重視對方,暫時放下自己的小世界,全心參與到別人的世界裡。這對人來說是很消耗的。
被懂,對你來說是一刹那的快樂,但對懂你的人來說,卻需要消耗很大能量。
經驗有差異
媽媽要懂得嬰兒,需要媽媽自己有個良好被懂得的經驗,需要媽媽依靠自己分泌催產激素。對媽媽來說,這尚且有些難,何況當你長大後,開始接觸社會,開始經歷家庭之外的經驗,別人不知道你的背景、不知道你的經歷、不知道你的特點,是很難自動懂你的。別人如果要懂你,就還要克服自己的經歷,放空自己。
別人真的難以花費那麼大的力氣去琢磨你心裡複雜的心思,就連自己的媽媽也不可能在你長大後,那麼懂你了。
4
這並不是說讓別人懂你是不可能的事,若你想讓別人懂你,你就要學會幫別人節約懂你的成本,包括讓別人知道:
• 你是怎麼想的。
• 你的困難有哪些。
• 你需要什麼。
• 你為什麼需要這個。
比如說,你渴望被陪伴。你得透過表達讓別人知道你為什麼需要被陪伴,不被陪伴的時候你難過的點是什麼,你需要對方什麼樣的陪伴、怎麼陪伴,是陪你說話還是聽你傾訴,還是給你建議,為什麼你需要的是這樣的陪伴,而不是那樣的陪伴……
聽起來可能很難。不就是陪伴嗎?有這麼複雜嗎?那當然,每個人對於陪伴的理解不一樣,需求不一樣,方式不一樣。你對自己有多陌生,對於表達自己這件事就有多困難;你有多懂得自己,你就多有能力更加全面地表達自己。
就像講解數學計算題一樣,你有多熟練,你講起來就有多輕鬆,而你自己微微懂,你就不會責怪學生為什麼那麼笨了。
當然你都這樣表達了,別人也不一定會懂,但卻會增加懂你的機率。有的人就是沒有這個心,有的人則沒有這個情商,更精確的表達,只是幫助那些願意懂你的人可以更好的懂你。
幸運的是,我相信這個世界的善良。當你去表達自己內心的苦楚,還是很多人願意去懂你的。前提是,懂你不給別人帶來太大負擔的話。
不要覺得一個人愛你就會願意花精力去懂你,這種索取,再愛也會被消耗殆盡的。
5
然後你會發現,自己把自己弄懂了以後,其實別人懂不懂你已經不重要了。比別人是否懂我更重要的是──我是否懂自己。
你才是最可能懂你自己的人,你才是那個「你若懂我,該有多好」的人,你才是最瞭解自己心底想法、最知道自己心底真實祕密,最不會欺騙、背叛和離開自己的人。
你會發現,其實和自己交流是最美妙的事情。我們之所以渴望有人懂我,那是因為我們不懂自己。
當你能夠懂自己,你就可以有很多方法來為自己內心的需求去努力了。你需要陪伴,你知道你需要什麼樣的陪伴、為什麼需要陪伴,你就會知道怎麼找到這樣的陪伴。
你需要安慰,你知道你需要怎樣的安慰、為什麼需要安慰,你也能很容易找到相應的安慰了。
懂自己的過程,就是長大的過程,就是成熟的過程。你會以一個成人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再期待著世界上會出現一個人能像當時的媽媽一樣來無條件瞭解你和滿足你,你可以成為自己的媽媽。
6
當你能夠懂自己,你也能跳出來看看這個世界,看看真實的他人,你會發現:你並不是世界的唯一,眾生和你一樣。
當人們長大,每個人都是一個孤零零存在於世界上的個體。每個人都需要、都渴望回歸到嬰兒一般,都渴望有人無條件懂自己。無論男人或者女人,都渴望那種百分之百的關注,都希望有個人可以不需要努力透過言語和行為表達就能滿足自己。
這時候你就會明白:
如果有人來懂你,誰來懂他?你們兩個都需要、都匱乏的人,誰來先滿足誰呢?
每個人都只能為自己負責,也都可以為自己負責。
如果你想去愛他,你可以用一個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人,不再把自己封閉在那個角落裡,把心打開,然後去感受另外一個人的呼吸,他的心跳,帶著好奇和他連結,去感受他的內在。
你會發現,他也有顆脆弱的心等待著你去看見,你會驚訝於人性的脆弱,你會心疼,你會感動,你會想像媽媽一樣愛護那顆脆弱的心,就像你看到路邊那酣睡的小貓一樣,忍不住去撫摸和照顧,然後,你就成了懂他的那個人。
結果便成了:我若懂你,該有多好。
一顆被懂的心會慢慢被修復,酥軟,敞開。像一隻被放到安全環境裡的小烏龜一樣,慢慢探出了頭,望望這個世界。於是當他也被填滿的時候,就會反過來走向你、看看你,於是你會被填得更滿。
這才是真正的愛—杯滿自溢,然後對方也會被填滿,反哺於你。
7
兩個人都同時成為成年人,是極難的事。遇到願意在某些時候把你當成寶寶的人,你就是幸福的人。沒有人能一直懂你,但透過表達,你可以讓別人片刻懂你。透過走出來,你可以去看到別人、懂別人。
人世間的美好,無非就是:
被別人懂;
懂自己;
懂別人。
只有第一個的人是嬰兒,只有最後一個的是聖人,三個全有的才是正常人。
最初那個呼喊「你若懂我,該有多好」的人,不過是個躲在角落裡索取的人。與其這樣,不如走到陽光裡去,當個付出者,照亮角落裡的人,那麼,你就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你若懂我」始終不如「我若懂你」和「我能懂你」來得好,更讓人覺得美妙。
14.8*21cm
25 開
第一章 懂他人
我若懂你,該有多好
他對我還是很好,可我愛不起來
帶傷的人,是拒絕被靠近的
當我們看不慣的時候,到底是怎麼了?
我們要不要戴上面具來適應社會
你說得很對,但是你的表達方式讓我不舒服
你是想發洩情緒,還是想解決問題?
我放下怨恨與報復,是因為我要去愛我自己
不是你尊重他,他就要尊重你
沒有人忽視你,那是你自己的假設
我是為你好,所以你要改
第二章 懂自己
不要說你一無所有,你不是還有病嗎?
一個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願做自己
找到內心真正喜歡的事
你有很多不好,但並不影響你可以活得很好
每個人都是一隻不會爬樹的鴨子
真實比優秀更容易被愛
在迷茫的彎路裡也有風景
曾經,拖延是我們的保護者
我允許自己失利,正如允許自己成功一樣
努力是種病:放慢節奏,才能快速奔跑
我在挫敗下的一次無助感
享受生命,不需要等到擁有這些那些
愛情中的「你應該」,就是在扒開傷口給對方看
別怕,帶著恐慌上路吧
神邏輯:不優秀就沒人愛
第三章 懂得身邊的他
愛與期待同在
不是所有的關懷都叫愛
親密關係中有了衝突怎麼辦
洗不洗碗不是問題,你是否在乎我才是問題
用力對一個人好,並不能讓他感動
先愛伴侶,後愛孩子
家長,請正視你的期待
愛自己,才能真正愛孩子
當父母們想去修正孩子的行為時
第四章 如何改變
做自己的心理諮詢師
你不是真的想改變
為了改變現狀,你願意付出多少
別讓你的人生一直在一個模式裡重覆
螺旋向上:一個人的改變是怎樣發生的
怎樣改變他人